-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形象喻示思维-燕山大学学报
第 17卷第 1期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7 No1
2016年3月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r. 2016
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形象喻示思维
冯晓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摘 要] 形象喻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批评家或找寻本体和喻体
在某一方面的契合点设喻,或运用大量意象全方位描绘批评对象。 这种批评方式有利于描述含
义隐晦和思维抽象的概念,使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直观把握。 形象喻示思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批评话语的模糊性和笼统性,但却使文学批评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促进了中国
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 文学批评;形象喻示;思维方式;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DIO] 10.15883/ j.13⁃1277/ c.20160110505
形象喻示思维是批评家通过比喻的艺术手法 的特点,如其评谢灵运曰“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
[2]160
批评文学作品的内在意蕴和风格特征,将幽微的情 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评范云、丘迟曰
感体验和抽象的思理逻辑转化为形象可感、生动具 “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丘诗点缀映媚,似落
[2]312
体的意象,从而引起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把握和 花依草” ,从而创造出一种含蓄深远、韵味无穷
感性体验。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样式如诗话、词话、 的境界,故言其“思深意远”。 后人评诗论文多行此
笔记、序跋等,均偏重主观感受和直觉印象。 可见, 路,运用形象喻示思维对沉郁、飘逸、典雅、清癯等
我国古代批评家们并不倾向于缜密的逻辑验证与 艺术风格进行具象性的描述,诱发读者的联想与想
系统的理论分析,他们习惯凭借个人体悟与审美经 象,体味诗文中的真意,苏轼云:“夫诗者,不可以言
[3]50
验,以直观感受去把握批评对象,运用形象喻示思 语求而得,必须深观其意焉。” 正是此意。
维将批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对艺术作品做出评 深入到具体的形象喻示批评而言,古人运用
判,是一种寓批评于鉴赏的文学批评样式。 这种形 形象喻示思维进行文学批评的方式大致有两种。
象喻示思维是后世文学批评的主流思维模式之一, 一是找寻本体和喻体在某一方面的契合点设喻,
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寥寥数语,点到辄止,如隋李鄂《上隋高祖革文华
打上了我国古代民族文化性格的烙印,最终成为了 书》批评六朝文风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4]5
具有民族性特征的文学批评样式。 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以“月露”、“风云”
两个意象精练地概括了当时诗歌创作内容丰缛、
一
文辞华靡的特征。 罗大经《鹤林玉露》曰:“韩如美
中国古代的形象喻示思维滥觞于《周易》,而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