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中的特指式反问句⒇-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PDF

论衡中的特指式反问句⒇-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衡中的特指式反问句⒇-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第 54卷 第 4期        ()   Vol. 54, No. 4    2001年 7月         ( )   2001, 488~ 494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July  ● 语言学 《论衡》中的特指式反问句⒇ 冯 凌 宇 (武汉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作者简介] 冯凌宇( 1974-)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博士生,主要 从事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 [摘 要 ]《论 》是东汉时期 一部论辩性强、口语化程度高的著作,该书中有大量的特指 式反问句。语法上,以“何”、“谁”等为代表的疑问词在这些反问句中可充当各种主要句子成份; 疑问代词仍以前置为主,但后置结构已有少数用例。语义语用上,各疑问词用于反问均表否定, 并使原句句意或转表否定或转表肯定。 [关键词 ] 《论 》;特指式; 反问句 [中图分类号 ] H1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0-5374( 2001) 04-0488-07   特指问句的形式标志是疑问词。 如果疑问词是疑问焦点,答问时就焦点回答,发问人是为求取信息 而用疑问句式,则为特指式 问句;如果形式上有疑问词,实际上并未负载疑问信息,发问人把它作为一 种否定方式,否定的结果是使问句的意义与句面表达的意义相反,则为特指式反问句; 如果发问人用特 指式问句发问,接下来又自己对疑问焦点做回答,则为特指式设问句。这 3种特指问句都可在《论衡》中 见到,限于篇幅,我们只讨论《论衡》中的特指式反问句。 《论衡》一书中,反问句占大多数,其中又以特指问形式的反问句为最多,有 790多句,使用了 43个 疑问代词。 一、“何” 反问句 “何”字反问句最多,约 610句。 ( 一)“何”单用 (不含习惯性组合) 1. 充当状语。 A、“何”后的谓语部分,本是表肯定的,加“何”后,句子转表否定,含有“不”、“没有”、“不应该”等意 思。“何”所否定的绝大多数是其后的谓语动词,少数是其后的副词。例如: ( 1)如实论之,天,体,非气也。人生于天,何嫌天无气? (谈天篇) · ( 2)如以人贵能为鬼,则死者皆当为鬼,杜伯、庄子义何独为鬼也? (死伪篇) · B、“何”后的谓语部分本是表否定的,加“何”后构成双重否定,句子转表肯定,意谓“有”、“应该”等。 例如: ( 3) 曾子怒曰: “商,汝何无罪也? ”(祸虚篇) ·· - -  第 4期          冯凌宇: 《论衡》中的特指式反问句 · 489· ( 4)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 (物势篇) ·· 2. 充当定语。 A.一般为“何·N”的形式,反问表示“无 /没有·N”,含有周遍性意思。 例如: ( 5)文公日昃不暇食,周公一沐三握发,何暇优游为丽美之文于笔札? (书解篇) ·· ( 6)君子也,以忠言招患, 以高行招耻,何世不然? (累害篇) ·· .用“何· ·不 /之· ”的格式,“何· ”在句中作前置宾语。“何· 之 ”的反问,是否定谓语 B N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