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谈.docVIP

【课外阅读】《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阅读】《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谈

【课外阅读】《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谈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组人物形象,这是以前的诗歌中所没有的。正如沈德潜所说:“共一千八百五十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肖其声音面目。”沈德潜的评价无疑是精到的,对诗中人物的“面目”,前人虽已经作了很多分析研究,但因种种原因,比如戴着特定时代色彩的眼镜去看人物,去看人物之间的关系;按既定的主题去图解作品,就难免将人物“格式化”。再者,凡优秀的作品,总是常读常新的。因此,当我们摘去原先的眼镜,再读这首诗仍会有新的发现。?   刘兰芝论者多把刘兰芝看作是一个反抗封建势力的女性形象,有人甚至把她比作卡捷林娜式的“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刘兰芝的性格中固然有其反抗的一面,但如果仅看到这一点,便把刘兰芝简单化了。刘兰芝的性格不是平面的,而是丰富的、复杂的。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要依据人物的言行,依据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看刘兰芝的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们先要考查的是刘兰芝说这些话的情境。刘兰芝对丈夫说这些话的时间应该是焦仲卿刚从府中回家的那一天晚上。小两口吃过晚饭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相见常日稀”的一对恩爱夫妻终于有了两人相处的空间和时间。长期的相思之苦,久积心中的委屈,一下子化成了上面的话语。其次要分析刘兰芝说这番话时的情绪和情感。刘兰芝的话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我心灵手巧,知书识礼,受过良好的妇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我嫁入你家后,心中非常悲苦。三、我勤劳本分,婆婆却故意刁难。四、你家的媳妇我实在做不下去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我”赶回家吧。根据这些内容,再结合刘兰芝说话的情境,我们不难想象,她开始说话的时候,情绪还是比较平静的,只是泄点怨气,发点牢骚,渐渐地越说情绪越激动,以致说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样的话来。但这句话只是情绪激动时说出的,而绝不是真正目的。把这两句话放在特定的场合中考查,在刘兰芝的话中人们看到的是无奈,是娇嗔。刘兰芝爱焦仲卿,焦仲卿也同样爱刘兰芝。如果刘兰芝真的想一拍两散的话,那她不可能在大道口对焦仲卿说:“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也不可能担心“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更不可能拒绝县令儿子的求婚。刘兰芝刚强,心直口快,能承受艰辛的劳作,但不能忍受蓄意的刁难,她怨的不是“夜夜不得息”的劳苦,她怨的是“大人故嫌迟”的刁难。因此,当丈夫回来之后,她积久的怨气一下子倾泻出来,她这样说,只是想从丈夫那里获得一点精神的安慰,求得一点心理的平衡。焦仲卿听了刘兰芝的话后,马上就去找他的母亲,这是刘兰芝没有想到的,但性格刚强的刘兰芝这时不可能阻拦他,这样事情便难以挽回了。?   刘兰芝知书达理,善于言辞,绵里藏针。临行前,她向婆婆告别:“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一席话,表面上看,句句是自谦,是自惭,是歉意。表现出了刘兰芝有很好的教养,即便在被婆婆无礼地驱遣回家的时候也不失礼节。用事实说明,“此妇无礼节”是婆婆的无中生有。细加分析,却发现话中有话,“出野里”、“无教训”很有可能就是焦母平时指责刘兰芝的话,“贵家子”也可能是焦母常常挂在嘴上的。现在把这些话一一回敬过去。刘兰芝又很重感情,她与小姑告别时,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她内心其实是孝敬婆婆的,尽管婆婆对她是那么薄情。临别时,她还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可见她说的“供养卒大恩”,不是虚情假意。只不过她没有,或者因婆婆总是找她的茬,她不愿在婆婆面前表达罢了。?   再看刘兰芝的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刘兰芝在被驱前为什么要精心打扮自己?论者见仁见智:一、陈祚明说:“临当欲去,极写此女华艳……如此何忍出之!‘严妆’、‘严’字,‘事事四五通’句,所谓极意装束也。”张玉谷也说:“被遗归家,有何情绪;作此严妆,呈其美态……特借是再为临行固结府君之地。新妇苦衷,作者曲为写出。”皆指刘氏极意把自己装饰得华丽美好。二、李因笃说:“……自初妆以至妆成,每加一衣一饰,皆着后复脱,脱而复着,必四五更之(更换四五次),数数迟延,以捱晷刻也……着毕,则新妇去矣。”则指刘氏不忍离去,故反复拖延。三、余冠英说:“每事四五遍,或是心烦意乱,一遍两遍不能妥帖。”我以为这三种说法,都没有能准确把握刘兰芝的性格和精神。按陈祚明和张玉谷的说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