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源心中东方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有源心中东方红

李有源心中东方红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佳县出了个李有源。”这是陕北佳县的出租车司机经常对外地游客说的一句话。   佳县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在佳县指挥了有名的沙家店战役,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文献表明,毛泽东曾在佳县15个村镇生活战斗了100个日日夜夜,并且是从佳县东渡黄河,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而在此之前的1942年,佳县农民李有源创作了闻名世界的歌曲,那就是《东方红》。      村里惟一的“文化人”      出佳县县城,沿榆(林)佳(县)公路往北行约两公里,道路左侧出现一条乡间公路,路牌上赫然标明“东方红路”。这条路只有1.5公里,路的另一端,便是佳县佳芦镇张家庄。1903年3月21日(农历二月二十三),李有源就出生在这里。   据李有源的孙子李锦鹏介绍,祖父是土生土长的佳县人。李有源的祖父李燕斌以租田种地为生,农闲时也外出打一些零工,家境十分贫穷。李燕斌给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兴田、兴旺、兴玉,兴旺也有三子,老大有财,老二有歧,老三有源。村里人说,兴旺父子为人忠厚,勤劳善良,为了熬个好的信誉,交租时总是把谷子碾了又碾;簸了又簸。城里的财主家很满意,就让他们一直租种自己的地。   张家庄距离县城虽然很近,但土地贫瘠,只能靠天吃饭。遇到灾年,李有源一家就外出逃荒。1916年冬天,乳名叫“宁”的李有源已经13岁了,为了活命,母亲把他送到了刘家沟的外婆家。在那里,李有源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冬天可以在学堂里念书,就哭着闹着也要去。母亲只好东挪西借,凑了一斗小米、一升绿豆、一斤麻油、一包火柴缴了学费,让李有源进了私塾学堂。当地人将这种季节性的私塾称为“冬书房”。   李有源在冬书房先后读到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本,认识了不少字。可是过了年,外婆家的生活也日见拮据,缴不起李有源的学费,母亲就把他接回家,让他在家放羊。   据说李有源非常喜欢读书,书房虽不能去了,可他身上时常带着书,一有空就看。别人看过的唱词,说本他都当作课本读。村子南边有个黑龙沟,沟里有座庙,李有源经常去那里放羊,在庙堂的墙壁上,地畔上、崖岩上经常能看到他刻写的文字。   16岁时,李有源已经能干农活了。冬天农闲时,他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常到县城去掏粪。城里有一所县立小学,李有源每次路过时,总忍不住放下粪担子,趴在窗台上听老师讲课。后来,学校的老师张德华发现了他,就让他免费到教室里旁听。就这样,李有源在县立小学断断续续读了四个冬天的书。这几乎是他受到的全部学校教育。   1923年春天,李有源的父亲得病去世,李家三个儿子共同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县立小学的课,李有源便没法再去旁听了。   为了养家糊口,李有源曾赶着毛驴到山西贩过盐,给山西临县一家姓赵的地主揽过工,但家里的生活依然过得很艰难。后来,李有源成了家,生下了增堂、增光两个儿子和兰桂、兰芳,增霞三个女儿。现任佳县文化局副局长的李锦鹏,是李有源次子增光的长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家庄只有五,六十户人家,李有源是村里惟一有文化的人,而且多才多艺,画画、拉板胡,弹三弦,编秧歌,样样拿手,在当地小有名气。      创作《东方红》前后      佳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即有党组织在此活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刘志丹早年在陕北的“闹红”都深深地影响着李有源的生活和他的创作。资料表明,早在1934年,李有源根据当时的形势编了一首民歌:头次革命孙总理,蒋介石小贼吃便宜。绽足剪辫第一功,他的革命没闹成。二次革命毛泽东,民主精神才实行。提高工农革命军,商学各界都欢迎。   1935年10月,党中央,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李有源即编了首民歌唱道:毛主席领导咱红军,爬山涉水走长征,救国救民打东洋,天下百姓齐称颂。蒋介石,大坏蛋,不打日本打内战,祸国殃民卖祖宗,做尽坏事罪滔天。   1936年2月,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八军北上神府,路过佳县,3月东征抗日,李有源参加了欢送队。听了红军的宣传,亲眼看到红军威武雄壮。纪律严明,他又编了首民歌:毛主席来发号令,刘志丹呀赴东征。途经佳县不忘战,豪绅匪军皆败遁。革命军人搞宣传,刘志丹来是模范。号召人民千千万万,浩浩荡荡去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李有源还编了不少革命题材的秧歌剧,如《捉特务》,《种棉花》、《小女孩放哨》等,这些剧目经常在佳县城乡演出。   1940年佳县解放后,李有源编了不少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歌,但总不满意。他曾在一首歌中用“唐尧”来比喻毛主席,可觉得不够贴切。邻村屈家庄的秧歌伞头叫屈士才,是李有源的好友和歌友。1942年春节,屈士才带领屈家庄的秧歌队进城表演,秧歌中有两句歌词让李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