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民宗教的神圣性及其现实性-社会学专业论文
公民宗教的
公民宗教的神圣性及其现实性
PAGE
PAGE 1
第一章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社会大转型,市场改革的今天,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社会动荡,其中“文化震荡”是最突出的表现。当今社会, 传统的信仰和道德已无法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新的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 系还未建立,因此,一系列耸人听闻的事件发生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从“毒奶粉” 到“瘦肉精”,从“哈尔滨新建大桥的坍塌”到“我爸是李刚”、“我是富二代”, 道德的沦丧已到了崩溃的边缘,频频发生的各种逾越道德底线的事情令人触目惊 心,中国正面临着深厚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市场改革的迫切,传统道德的衰 退及现代化萌发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共精神的丧失 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显然只是众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但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迫在眉睫。政府在此形势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提出了“公平、友爱、公正、和谐”等文化理念,提出了“中国梦” 这一社会构想;再看看早已走在现代化进程前面的美国,罗伯特.贝拉在1974写 的“美国的公民宗教”一文,他将“公民宗教”视为美国的立国精神及核心价值。 当然,美国的现代化发展也充满着各种危机和困境,但这并非就表明公民宗教不 具有任何借鉴意义,而且,贝拉提公民宗教的初衷也并非只为美国本身服务,他 是从人的本质属性出发,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用普世价值观来衡量,研究公民 宗教所具有的成长潜力。贝拉宣称“虽然公民宗教体现了美国立国精神及核心价 值,但其终极目标不是国家本身而是接受超越神性的审判”,并进而指出“任何 有着政治结构的社会都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公民宗教”[1]。可见,贝拉所提出的“公 民宗教”并非是为国家本身服务的,也并非是对国家的崇拜,然而很多学者却将 之误解为对国家的崇拜。因有悖于他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自1980 年起,贝拉 就有意识地避免对公民宗教概念的使用。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起初对贝拉 的“公民宗教”也有所误读,倾向于国家视角,将研究重心放在维护国家秩序之 上,站在国家和政府的立场上,将这一秩序的维护作为终极目标,而这一立意势 必偏离了公民宗教所应有的高度。
那么,在“公民宗教”这一概念被贝拉提出的初衷这一意义上,我们可否从 这个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社会现状?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立场,将之作为维护社会 秩序的某一种层面,来探讨在现有的社会机制下,何以在公民的公共生活中,产 生具有普遍共鸣性的价值。
[1] 罗伯特?贝拉.美国的公民宗教,陈勇译.[J].原道,2006(1)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贝拉从提出公民宗教这一概念,到其内在涵义和功能意义因被 误解而致贝拉放弃对该词的使用整个历史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汲喆在此基础上, 对贝拉诠释的公民宗教的基本命题的重新认识和深度解析。笔者试图从宗教社会 学视角,理清公民宗教的性质与内涵,及其神圣性产生的历史基础,明晰公民宗 教之神圣性与宗教、政治及社会三者的关系,并在功能意义的层面上,批判的分 析了站在国家立场上公民宗教的秩序意义,借此回归建构公民宗教原本的出发 点,为公民宗教之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提出一点建构性思想。
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加剧的社会变迁使现有的道德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 战,而公民宗教作为一种新的信仰,其理性化表达对于社会整合和公共领域道德 秩序的重建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目的
(一)研究方法
在研究之初,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分析,深入了解 与公民宗教相关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笔者的分析点和文章的脉络。
在分析和梳理文献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功能分析法,据此阅读评析现有公 民宗教相关理论内容,并对其进行系统结构性的解释。
此外,还采用了词源学分析法,通过追根溯源每个词所蕴含的意义,探求公 民、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等理论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公民宗 教的本质及其现阶段的指向性。
而本研究的形成逻辑和结构布局,还采用了历史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时期, 不同社会文化的比较,把握公民宗教的性质与内涵,深刻分析公民宗教的神圣性 与现实性二者的关系。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了解传统宗教的变迁路径,力图梳理出公民宗教 的本质内涵及其生成条件,探讨在宗教社会学视角下转型期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 作用,以此研究分析在中国现有国情的意义上,识别能满足当下的价值共识和民 族道德,以期实现中国社会秩序和人类道德秩序的统一。
第二章 公民宗教理论的发展
一﹑公民宗教的精神与活力
(一)无声的唤起共鸣
“公民宗教”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作该文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是在欧洲宗教改革以后各教派之间面临着严峻 的冲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doc
- 妇产科会阴擦洗冲洗护理技术.pptx
- 工程安全应急与响应预案.docx VIP
- Roland罗兰乐器JUNO-Gi 带数字录音功能的便携合成器JUNO-Gi Workshop 04 Realtime Control in the JUNO-Gi支持文档.pdf
- 《压疮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docx VIP
- 无热吸附式干燥机.doc
- 超星网课《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超星尔雅答案2023章节测验答案.doc
- 颊针疗法(基础篇).pptx
- 班会育人-心理健康课件——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创美好未来.pptx
- 同桌小伙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岭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