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论文.docx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论文

摘 摘 要 摘 摘 要 I I II II 摘 要 随着流域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和水源地保护的任务日益艰巨,流域环境综合管 理被提上日程。流域生态补偿——流域环境综合管理的经济手段方面的研究也成 为热点领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解决流域中哪些领域需要补偿,它们在哪 些区域?为什么要进行这类生态补偿?补偿什么?谁补偿,补偿谁,谁来监督协 调补偿?补偿多少?怎么补偿?补偿效果如何及如何改进补偿措施?等一系列 问题而进行的制度、政策、手段和方法的安排。与其相对应,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包括: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区划、类型区生态补偿现状及目标、补偿对象、补偿 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政策评估及改进。 “九五”以来,国务院连续 3 个五年计划都将滇池纳入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污 染治理项目。滇池污染治理更加重视树立长期治理规划,湖泊全流域综合治理, 并运用政府为主导、市场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技术、经济、社会管理等多 种手段。在滇池流域综合治理的滇池内源污染消减工程、滇池一级保护区“四退 三还一护”工程、城市水污染治理、农业产业转移、水源区保护、外流域引水工 程中,都会牵扯到生态环境产品的外部性和流域内或跨流域的生态经济利益分配 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很好的生态补偿机制来支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滇池流域,面积 2920km2,涉及昆明四区、呈贡县、晋宁 县和嵩明县的 52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提出广义的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环境综合管理的经济手段的总称。构建完 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即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区划,类型区生态补偿现状及目标、 补偿对象、补偿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效果评价和补偿政策改 进。根据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将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分为工业区生态补偿、 生活区生态补偿、农业区生态补偿、矿区生态补偿、水源区生态补偿和内源区生 态补偿六类。选取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总人口、耕地面积、工矿用地面积和水域 面积及森林覆盖率对滇池流域进行了探讨性的前五种生态补偿类型区划。 2.依据生态补偿机制模式对滇池流域内源区和水源区(松华乡)生态补偿进 行了具体分析。滇池内源污染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2010 年滇池水 体饮用水源功能完全丧失,渔业功能丧失率大于 90%,只剩旅游和灌溉功能。居 民对减少内源污染的湿地建设的人均年支付意愿为 150.03-217.66 元,总支付意 愿为 6.26-9.09 亿元每年。湿地建设政策对内源消减产生的综合效益 2011 年比 2008 年增加了 89405.28 万元。松华乡因限制发展损失的机会成本呈逐年上升趋 势占 GDP 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对松华乡平衡施肥的生态补偿政策取得了一 定效果,但是对于人口转移的生态补偿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3.在分析现行生态补偿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滇池流域生态补偿 机制的政策建议即明确补偿利益相关者及其责任,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方式,因地 制宜制定补偿标准,出台生态移民补偿政策,建设补偿长效机制。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滇池流域;政策建议 Ab Abstract Ab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water pollution of the basi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the task of the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i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watershed environment is put on the agenda. Watershed ecologica l compensation -the economic instruments of the Basin Environment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a hot field. Watershe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implemen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drainage basin which areas require compensation in the drainage basin, where are they? Why should this typ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e carried out? Compensate what? Who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who,and who will oversee and coo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