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档-国立台中教育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档-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全球科學教育課程發展之探究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Global Science Education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顏佩如、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顏弘志 全球科學教育?科學教育? 全球科學教育是….. 1.新的學科 2.或是學術領域? 3.新的學科知識發現? 4.新的教學方法? 5.新的課程? ………………… 另一種看待世界地圖的方式? 本文重點 本文主要是建構全球科學教育的內涵以及其課程發展的策略與途徑, 首先藉由分析全球發展與科學教育的關係以及科學教育在國際競爭的重要性,提出全球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筆者分析科學教育的發展與研究以及科學教育與全球的關係,研究全球科學教育可能包含的範疇,建構全球科學教育課程, 本文重點-五大主要課程發展軸線 運用五大主要課程發展軸線: 第一個課程發展軸線是擴大「科學-科技-社會取向」(STS)為「科學-網路-全球」(SWG)的課程發展策略; 第二個課程發展策略是運用主題(theme)與議題(issues)的課程融入策略; 第三、運用「雙向細目表」架構全球科學教育; 第四、採用「全球教育核心方法論」發展科學教學; 第五、運用全球教育兩大課程取向發展科學主題。 本文重點 最後,研究者提出全球科學教育課程發展中「單一學科(Single Discipline)取向」與「科際整合取向(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課程設計, 並探究全球教育與科學學科之間融入與融合的課程考量, 最後,提出全球科學教育課程發展的結論。 壹、前言 從全球的發展史當中,我們可以理解到世界彼此休戚與共的連結 ; 各國間因為軍備與武器的競賽與國際霸權的爭奪,使得各國逐漸關注在科學教育的發展,國際間交流的頻繁促進各國對於科學教育的關注。 壹、前言 美國自1980年以來自醒沒有為全球經濟競爭做好適當的準備,加深了國家對於全球競爭與科學教育關係的重視。 我國在2001年舉辦「全球科學素養與十二年一貫地球科學課程國際研討會」意識到全球科學的重要性,認為全球科學可以解決因區域、文化、種族、國界的隔閡與斷層,探討跨區域與多元文化叢集的科學視野。 「全球科學素養是有鑒於當前世界各國在科學課程統整上所遇到的困境與挫折,應運而生的一套統整科學課程背後之哲學基礎與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2001)。」 本文撰寫的目的 希望藉由此文的探究喚起人們: 對於全球科學的關注, 以及注意到科學與全世界的關係, 促使科學的探究更與今日全球化思潮脈動相符應, 將科學的精神與研究注入到今日全球村的真實生活當中, 要落實全球科學教育的推行 本文探究的步驟 本文為探究全球科學的面貌以及呼籲國人對於全球科學的重視,運用: 課程建構與發展策略結合文獻分析嘗試性建構全球科學的樣貌, 從科學教育的發展與研究中探究可行的途徑, 規劃課程發展軸線與課程發展考量, 最後提出全球科學課程發展的嘗試性建構! 貳、科學教育的發展與研究 從歷史角度探究美國科學的學習深受國家內容標準文件(nationwide content standards document)以及國家科學教育標準(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的影響,多注重在科學概念的精熟以及發展概念的理解,科學概念架構的是從概念瞭解至程序瞭解再到脈絡的理解, 而這些科學理解運用的是一種深度(depth)而不是廣度(breadth),缺乏文化遺產的繼承(cultural heritage),侷限科學學習內涵至西方科學的觀點,無法滿足全球科學教育的目標。 貳、科學教育的發展與研究 在科學教育談及與社會環境互動的論述主要為「科學-科技-社會取向」,簡稱STS取向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approach) 。 STS取向培養每一位學生都是生活中的科學家,因為科學更是一種精神與態度,科學的主角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議題應來自週遭生活與環境,學生應該是主動參與於科學文化之中。 「美國科學教師協會」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 Association, NSTA)(1991)將「科學-科技-社會取向」(STS)定義為在人類經驗範疇內的科學之教學(轉引自顏弘志,2004) 貳、科學教育的發展與研究 Yager(1993)則更進一步定義為「將科技當作科學與社會間的橋樑,以社區、地方、全國或全球性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來設計科學課程,讓學生對這些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心,進而以科學態度、科學過程和科學概念尋求解決問題之道,讓學生產生創造力,並將之應用於社會上(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