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适应研究_以石狮管委会惠安村移民.docVIP

同心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适应研究_以石狮管委会惠安村移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心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适应研究_以石狮管委会惠安村移民.doc

同心县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适应研究_以石狮管委会惠安村移民 2012 年 7 月 宁夏社会科学 No( 4( Jul( 2012第 4 期( 总第 173 期) 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 Gen( No( 173 同心县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适应研究 ——以石狮管委会惠安村移民点黄家水为例 — 田晓娟 ( 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 本文基于对同心县黄家水村生态移民的深入调查,从多方面分析移民的生活状态变化和社会适应 程度,进而探讨生态移民工程对回族穆斯林群众生活状况和观念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生态 移民的实施使生活在山区的穆斯林群众走出了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大大增加了人与人交往的空间,移民群 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适应能力、思想观念都在逐渐变化。但到目前为止,这里的穆斯林群众有不少仍然 沿袭较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活状况; 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0292( 2012) 04 , 0060 , 06 一、问题的提出 同心县有回族人口 32( 73 万,占全县人口的 85( 8 ,是全国建制县中回族人口最多的县。2000 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为同心县干旱山区共投入各类资金达 7( 1 亿元, 人均 4 150 余元,户均 2 万元。 因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 ,干旱山区区域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加之治穷方式不合理,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这些资金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 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 2008 年,善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此, 自治区人民政府第 103 次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发改委 ,编制的 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 ( 2007 , 2011 年 ) 》 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宁夏中部部分地 《区的移民规划。其中, 同心县采取了 移中部、 “ 扩两翼”的移民搬迁和安置模式,新建了韦州—下马关—预旺、河西菊花台、石狮庙儿岭、沙沿、麻疙瘩等 9 个移民安置区,完成了马家塘、孙家滩、河西上河湾等7 个项目区的移民安置。这次规划共安置移民 13( 33 万人,涉及 8 个乡镇 112 个村 3( 13 万户。 如今生态移民项目已实施,移民点已建成。但值得深思的是, 经过五年的时间, 移民点的穆斯林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移民后的社会适应情况 、思想观念是否有变化, 这正是本文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对同心县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 、社会适应与观念变迁的探讨, 是一次尝试性、探索性的研究。 主要难点在于,同心县的生态移民点分布广、 移民数量多。 据了解,同心县现有石狮管委会惠安村、满春村,河西镇李沿子村、上河湾村,王团镇大沟沿村、圆枣村,韦州镇甘沟村等 18 个村。其中黄家水移民点 收稿日期: 2012 , 04 , 30 作者简介: 田晓娟( 1980 , ) , 回族, 女, 宁夏同心人,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 史、回族经济。 基金项目: 本文 系 区 级 课 题“宁 夏 南 部 山 区 生 态 移 民 与 回 族 传 统 生 产 生 活 方 式 转 型 研 究——以 同 心 县 为 例” — ( 10NXBYJ05) 中的阶段成果。 — 60 —属石狮管委会惠安村以东建设庙儿岭二级扬水项目区 , 建设移民房 104 套,安置窑山管委会黄家水村移民 104 户 432 人,也是一个纯回民村。 笔者仅选同心县石狮管委会惠安村移民点——黄家水为例, — 于2012 年 3 月作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查。 希望通过对这一移民点的调查, 研究生态移民前后, 穆斯林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社会适应程度的变化 。本次调查深入访谈 6 户,发放问卷 70 份 ( 1 份 / 户 ) ,由于被调查人文字知识等方面原因 ,最终回收问卷 52 份。 三、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 黄家水移民点现隶属于石狮管委会惠安村管辖 。要了解这一移民点的情况先要了解惠安村生态移民的背景。石 狮管委会惠安村是同心县捆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 、扶贫扬黄灌溉项目、塞上新居建设项目和福建省惠安县扶贫项目资金建设的第一个生态移民村 。工程于 2007 年 4 月开工建设, 总投资 3 297万元,于同年 10 月竣工, 月组织移民入住。 移民村庄占地 2 007( 4 亩, 11 共建设 54 平方米移民房 542套,开发土地 7 422( 6 亩,除当地旱改水农户,移民每户分配土地 5 亩 ( 包括庭院 ) 。 安置窑山、预旺、马高庄、田老庄、张家塬、王团和石狮等 7 个乡镇山区困难群众 542 户 2 717 人。2008 年在该村以北

文档评论(0)

梦幻飞迷0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