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课件课本-新.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关节病课件课本-新

老年骨关节病的中医药治疗与保健 骨关节炎可从20岁开始发病,但大多数无症状,一般不易发现。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岁以上的人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80%,国外的调查指出,有明显的骨关节炎X线证据者,在45—64岁年龄组中,男性占25%,女性占30%.;而在65岁或以上的年龄组中,男性上升为58%,女性上升为65%。通过临床调查也证实,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在59—69岁之间占29%,而在75岁或以上约占70%。如借用上述国外调查提出的骨关节炎的发病率粗估,我国仅在老年中的骨关节炎患者就可达5千万左右。因此,骨关节炎又被称为“下半生疾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骨关节疾病是很难缠的病,得上后关节肿、痛、积液、僵直、增生、骨刺、活动艰难,甚至就此残废!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不死的癌症”!最令人头疼的是:久治不愈,极易反复。 一、定义 骨关节病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骨性关节炎,也叫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等,它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 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老年骨关节病中医的中医辩证和保健方法 二、病因 按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由于肝肾亏虚,《黄帝内经》上言: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外因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致病。《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 病因 内因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肾主骨,中年以后肝肾亏损,肝虚则血不养筋,筋不能维持骨节之张弛,关节失滑利,肾虚而髓减,,致使筋骨均失所养致发本病 外因 久居潮湿之地、严重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水中作业等 ,使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致使气血痹阻而发本病 三、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是关节的疼痛,早期为钝性,以后逐渐加重,可出现典型的休息痛和晨僵,即关节处于一定位置过久,或在清晨起床时,感到关节疼痛和僵硬,稍活动后疼痛减轻;活动过多关节摩擦又产生疼痛,可见患病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时可有软骨摩擦音,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和其周围的肌肉痉挛。 四、疼痛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此症发生的原因是风寒湿侵袭痹阻关节,阻滞气血,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或是肝肾亏虚使气血不能荣养关节,不荣则痛。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正常的关节软骨上是没有血管和神经的,所以正常的关节运动时是不会有疼痛的感觉的,但是当关节软骨破坏之后软骨下血管和神经外露,这个时候关节再运动就会产生摩擦从而产生疼痛的感觉。 五、X线检查: 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到晚期关节面凹凸不平,骨端变形,边缘骨质增生,关节内可有游离体。 典型片 六、中医分型与治疗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肝肾亏虚和风寒湿痹阻 肝肾亏虚又可分为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两类: (1)肾阳虚 症状:面色无华,精神疲倦,气短少力,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小便频多,舌淡苔薄,脉沉细而弱。 治则:温补肾阳 常用药:肾气丸加减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等。 (2)肝肾阴虚 症状: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泛红,五心烦热,耳鸣耳聋,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弱而数。 治则:滋补肝肾 常用药:左归丸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等。 2.风寒湿痹阻 此型又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1)行痹(风邪)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常用药:防风汤加减 组成:防风、麻黄、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 (2)痛痹(寒邪)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常用药:乌头汤加减。 组成: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黄芪、细辛、干姜等。 (3)着痹(湿邪)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常用药:薏苡仁汤加减。 组成: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等。 以上是内治法,我们中医特色门诊针对本病还总结了一些疗良好的外治法。 七、中医外治法 (1)中药熏洗 将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膝关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