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高考语文30天备考讲座2004.5.1北京.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高考语文30天备考讲座2004.5.1北京

2004高考语文30天备考讲座2004.5.1北京采矿配料冶炼锻造开刃对高考复习备考认识的五个阶段知识构建阶段信息关注阶段方法探求阶段能力训练阶段意识培养阶段诗歌鉴赏意境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表达技巧鉴赏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词语言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理解内容《2004年考试说明》涉及古典诗歌的内容[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 这首诗以精妙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见长。请联系全诗,对划线诗句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 诗人想象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想往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评分标准 : 意思对即可得分。“一缄书札”,比喻(本体),2分;结合上文“芳心”理解诗意,2分;合理解释“会被东风暗拆开”,2分。 [例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咏赤壁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诗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B.李诗宏观地描写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曹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给了读者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曹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E.杜诗则暗含对曹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 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评分标准:3分:抓准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艺术效果1分。[例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①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李商隐离开桂林郑亚的幕府,滞留四川东部。当时,妻子王氏留在长安。这首诗就是他收到王氏来信后回复的。②西窗,指王氏留居长安之所。旅次朔方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①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②桑乾河,在今河北、山西境内,诗人往来山西河北之间,则要取道桑乾流域。1.(任选一题作答,3分;两小题都答,不得分。)⑴阅读《夜雨寄北》,结合作品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所表现出的意境。⑵阅读《旅次朔方》,结合作品分析“无端更渡桑乾水”一句在诗中所起的作用。2.这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近,但在写法上却有所不同,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作品谈谈二者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⒈(3分)参考答案:“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写诗人客居巴山之畔,触景生情:长夜漫漫,秋雨连绵,秋池已涨,离家的人独自听雨,寂寞难眠。此句寓情于景,将游子漂泊异乡的惆怅和对故乡、家人的思念抒写得含蓄、感人。 “无端更渡桑乾水”一句,写诗人再度上路——①“桑乾水”见证着自己将要远走他乡,有引发乡愁的作用。②“无端”即没有来由的,流露出对漂泊生活无可奈何、无所适从的情绪,含蓄地表现了思乡怀旧的思想感情。评分标准:本题3分:观点1分,分析2分,只有观点无分析,不给分;第一小题的核心是“情景交融”,赋分重点在“结合作品分析”上,简单贴标签不给分;第二小题的核心是“局部与整体相关联”,落脚点是“引发主题或为表现主题服务”,①②两点分析出一点即可;答案表述意思对即可。⒉(3分)答案示例要点:①时空组合的构思不同:李诗是由现在(巴山)想将来(长安),再由将来(长安)忆过去(今之巴山);刘诗是由现在(桑乾水)想过去(并州与咸阳),再由现在想将来(未知之所)。②表现方式不同:李诗用景物点染传达感情,刘诗侧重直接抒情。③抒情风格不同:李诗表达思乡之情较为含蓄、婉曲(寓有潜台词的书信问答、寓情于景、“何当”引发的耐人寻味的问话与遥想);刘诗表达思乡之情是直抒胸臆的(“忆咸阳”、“望故乡”)。评分标准:本题3分: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论点”1分,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分;只有观点无分析,不给分。[例四]阅读下面宋词,完成⑴—⑵题(6分)减 字 木 兰 花己卯儋耳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 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