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doc
重审玄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一-学的基本问题
重审玄
内容提要:把魏晋玄学理解为心性哲学或精神境界形 态的形上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的正统观念,然而,这一 观念忽略了玄学作为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玄学的中心论 题是名教与自然之争,它的实质是通过自然秩序来界定政 治秩序的正当性问题。本文以郭象哲学为出发点,试图阐 明,政治的退却与回归构成了玄学的最为内在的问题意识 从这个问题意识出发,可以敞开古代哲学对于政治生活本 性的理解。
关键词:政治自然秩序玄学郭象
魏晋玄学通常被概括为“不切实际”、但求个体主观精
神境界的玄远之学,牟宗三在《才性与玄理》中更将之归 结为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冯友兰、蒙培元等前辈学者亦作 如此观。但在我看来,这种现代的理解恰恰游离了玄学的 关切。我觉得可以以郭象哲学为中心,展开对于玄学基本 问题的重新理解。《庄子注?叙》在概括郭象哲学的宗旨时 云:“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 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1]在这 里,内圣外王之道构成了郭象哲学其实也是整个玄学的中 心关切,但是这一点在学术界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所 以,对于郭象哲学本身来说至为关键的如下问题也就很难 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什么“内圣外王”之道与“上知造物 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的自然秩序联系在一起?我试图 在此给出一种与通行见解有所不同的解释,从而表明,个 体的自由只有在政治秩序中才是可能的,真正的自由个体 的生成,伴随着政治的回归,而不是它的遗忘或退却。
一、形而上学秩序的确立与政治视野的退却
回顾自先秦到两汉的哲学史,就会发现一个根本的事 实,哲学就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所有的哲学都在表达着 自己的政治关怀,政治生活构成了一个隐性的背景在影响 着哲学。尽管现代的人们把惠施、公孙龙的名学放置在逻 辑学的畛域加以理解,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名学却具有积 极的政治内涵;就好像董仲舒的哲学一旦脱离了政治的视 野、仅仅被放置在心性之学中就无法理解那样。哲学与政 治的如上牵涉,意味着,人的自我确证被放置在政治生活 的语境中,人是通过政治生活这种更为广大的秩序来实现 自身的。
当然,政治过程在古代思想中并不等同于国家与政府 行为,政治生活的参与并不意味着做官入仕、成为政府官 员。《论语?为政》记载:“或谓孔子,子奚不为政?子曰: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 为为政?”对于先秦两汉时代的思想家来说,政治生活具 有一种公共性的维度:“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
下也”,(《吕氏春秋》卷一《重己》)这种公共性把政治理 解为公共治理,这种公共治理正是个人完善所不可缺少的 条件,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基础。所以,《吕氏春秋》卷 二十《恃君览》云:“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 不足以扦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 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 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 之出于群也,君道立也。故君道立,则利出于群,而人备 可完矣”。政治生活把人们对自身的确证放置在群体中,而 群体之公共利益的维护,需要通过君主以及一系列相关的 制度才能保障。“为天下长虑,莫如置天子”。(《吕氏春秋》 卷十二《恃君览》)而所谓“天子”亦有其特定的含义: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勿樱之者, 谓之天子”。(《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承继天之事 业,参与它,推进它,而“天”的事业对于人而言意味着 一种公共事业。这里所谓的天乃特别包括了社会生活中形 成的自生一自发性秩序。[2]
对于先秦两汉人而言,政治的本性不能从近代意义上 的意识形态视野加以理解,政治的原始内涵并非控制与支 配的形式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压迫的形式,而是意味着 共同治理。政治就是一种治理,先秦两汉人认为,单个人 对于自己与社会的治理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共同治理的概
念对于个人域社会的完善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大学 中,修身固然与正心诚意的心性修养联系在一起,但同时 也通达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实践。德性从一开始就没有被 限制在内在经验领域,对它的最高使用就是国家的治理与 天下的太平。政治被视为这样一个领域,它提供个体自我 确证的公共空间,克服单个人存在所可能具有的局限,从 而把个体与更为广大的存在秩序联系在一起。这样,政治 就是人的较高类型的存在方式。个体存在的政治视野的退 却对于先前两汉时代的思想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制度的确立及其强化,政 治现实生活对于个人的压力也空前强化,甚至成为沉重的 压迫。在汉代的大一统的整体性秩序中,主体成了整体的 具体环节,存在者的意义不是从其自身,而是从(宇宙) 整体得以界定的,所以,在汉代哲学中,宇宙论的兴趣成 为那个时代哲学意识的根本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