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临床作用优势与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pptVIP

β受体阻滞剂临床作用优势与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β受体阻滞剂临床作用优势与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 β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 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 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 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AMI患者凡无禁忌证均应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疼痛明显、反复缺血、同时有高血压及心动过速、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应用静脉制剂,以后再口服。β受体阻滞剂能缩小梗死范围、缓解疼痛、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及总死亡率。 美国ACC/AHA关于AMI的治疗指南推荐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病12 h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所有患者。阿片类药物无法缓解的缺血性疼痛、复发性缺血以及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其他心律失常时应考虑静脉用药。 国际心肌梗死存活第一次研究(ISIS21)表明,心肌梗死发病12 h内接受阿替洛尔静脉注射用药,随后口服治疗,可降低AMI后7 d死亡率,相当于每治疗1000例病人可减少6例死亡,而且其作用能维持1个月乃至1年。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第二项试验(TIM I2Ⅱ)表明,AMI早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再梗死和缺血复发的发生率。如在AMI发病2 h内用药,死亡和再梗死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下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仍然获益。 AMI恢复后无禁忌证患者,应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存活率,预防再梗死,是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的药物,并且也可以预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在我国进行的第二次中国心脏研究临床试验(COMMIT/CCS-2)结果表明, AMI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患者在AMI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降低死亡危险23%。 一个长期的包含35000例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的临床试验证明,急性心肌梗死后康复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源性死亡、心源性猝死和再梗死的发生,使其生存率增加20%~25%. ACC /AHA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指南中推荐所有无禁忌证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控制心肌缺血,预防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发生。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β受体阻滞剂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性相对危险性降低13%。 一项心血管合作项目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相对危险性较低。28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第30 d和60 d的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预防心肌梗死、提高存活率,又能改善心肌缺血减轻症状,对控制运动引起的心绞痛非常有效,可改善运动耐量。 我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指南中指出, 凡心肌梗死后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Ⅰ类适应证。 在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逐步增加至最大耐受量;选择的剂型及给药次数应能24 h抗心肌缺血。β受体阻滞剂应该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剂量应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直至耐受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为宜。 β受体阻滞剂作为负性肌力药物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进展。20世纪80~90年代人们认识到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神经内分泌激活是导致心脏重塑的主要原因,因此CHF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延缓和逆转心脏重塑为治疗原则和目的,从以往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β受体阻滞剂是非常有利于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并延缓和逆转心脏重塑的药物。 三个经典的、针对慢性收缩性心衰的大型临床试验(MERIT-HF研究、CIBIS2-Ⅱ研究及COPERNICUS研究) 分别运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和非选择性β1/β2、α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病死率相对危险分别降低34%、34%和35%,同时降低心衰再住院率28% ~36%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独特之处就是能显著降低猝死率41% ~44%。 不论是ACC/AHA还是ESC均明确指出治疗CHF时,ACEI用在先,病情稳定后再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开始时交感神经激活先于肾素-血管紧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