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金庸从文本分析到文化批判.doc
解读金庸:从文本分析到文化批判
本文从三个层次上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学与文化意 义,并探讨建立武侠小说甚至通俗文学的理论与批评系统 的可能性。首先,笔者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本阅读, 发现其中一个普遍性的意义模式,即几乎所有故事的动机 都是主人公的“身世之谜”。这个身世之谜由混乱或邪恶的 血缘关系造成,注定人物出入江湖的命运。叙事深层如此 关心血缘注定的身世问题,只有在20世纪华人文化语境中 才能得到解释。本文第二个论述层次从具体作品分析进入 到作品与文化语境的相互诠释,发现金庸武侠小说的意义 模式与现代华人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侠客的身世是 民族文化命运的隐喻。金庸武侠小说与文化精神在深层意 义上的契合,提供了理解武侠小说结构与功能的基点:武 侠小说的文化意义胜于文学意义,它是华人世界中最普遍 的文化仪式。于是进入第三个论述层次:既然武侠小说是 一种文化仪式,批评就不能套用纯文学的理论范畴与系统; 就必须承认幻想的合理性与意义深度,叙述模式的因袭与 规范化重复等纯文学否定的东西。武侠小说的创作与阅读 使华人__不论是精英还是大众__在幻想中完成了文化 认同的仪式,而这种仪式对于文化传统维持自身的延续性 与个体获得社会归属感都是至关重要的,武侠小说的真正
意义在于华人文化对它的利用。
武侠小说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关于英雄的幻想形式。武 之精、侠之大,旧新武侠,至尊者当推金庸与他那15部小 说。因此,从金庸的作品说起,具有典范意义。
在金庸的许多小说里,我们都注意到所谓“身世不明’: 的英雄。《天龙八部》开篇,这类英雄就又出现了。首先 是段誉,其后是乔峰,最后是虚竹。段誉的江湖之行使他 陷入难以自拔的乱伦恐惧之中。母亲刀白凤临终时揭出他 的身世之谜:他的父亲并不是段正淳,而是时下“四恶之 首”段延庆。随之乱伦的恐怖消失了,但邪恶身世的负罪 感,却使他更加痛苦不堪。他社会关系上的父亲(养父) 段正淳与生母双双死去,生父段延庆竟是“恶贯满盈”的 江湖歹徒。他的生命来源是罪恶的,生父邪恶,生母与生 父之间的复仇关系产生了他,也是邪恶的。缘起业报,一 切尽由身世中来。身世就是命运,身世之谜又造成英雄们 的悲剧命运。《天龙八部》中,段誉还不能算是最有英雄气 质的人。他真诚、勇敢,但缺乏对命运的自觉。真大英雄 者当推乔峰。而乔峰命运中的一切,也是由身世之谜造成 的,只是他在个人的努力中,表现出更多的主体自觉性来。 在这一点上,他很像俄狄甫斯类的英雄,对真实的追求把 自己逼到毁灭的边缘。他无法相信,但种种事实都证明他 是与大宋汉人有世仇的异族后代一一契丹人。于是灾难降 临,恩转化为仇,爱转化为恨,他自愿放弃了丐帮帮主的 地位,无尽的误会与冤枉接二连三地降临到这位无所归依 的流浪英雄头上。身世之谜揭开,血缘“罪恶”再次成为 英雄命运的注定性因素。
《天龙八部》中社会因素与血亲的自然因素之间的矛 盾,集中体现在英雄们的养父与生父之间的关系结构中。 健康的存在秩序中,生父与养父应该是同一的,否则,不 仅生命的本质有问题,存在的状况亦是令人痛苦的。小说 中的情节一再暗示这一点。段誉的生父与养父不仅不是同 一人,而且互为仇人。段正淳后来与他众多的情人同归于 尽,了却了他的孽缘,段誉就只有一个时刻迫害他的邪恶 生父了。乔峰的养父母乔三槐夫妇被谋杀,而他误以为坠 崖而死的生父萧远山却侥幸生还,藏身少林寺中,这个谜 直到最后才揭开。
至于那位从小即在少林寺出家的痴僧虚竹,一直以为 自己是无父无母的孤儿,而他父亲就在他身边,竟是那位 德高望重、宝相庄严的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他的母亲则 是号称“无恶不作”的第二恶人叶二娘。高僧大德身犯淫 戒,为恶不赦;叶二娘日杀一婴,更是天理难容。虚竹, 又是一个生于邪恶的孽子。玄慈引咎自杀,叶二娘随去, 虚竹的身世之谜一旦解开,他又成了真正的孤儿。总也摆 脱不掉身世之谜,不是罪恶,就是倒错。
武侠小说是幻想衍生的。从创作与作品角度看,人物 无端而出,事件随意而生,情节经常显得散漫,英雄志, 儿女情,奇缘异遇,随心任意,有庞大规模,也会杂乱。 从读者阅读角度看,通常的情况是,你从故事的任何一段 读起,意义都是明确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然而通篇读完 又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幻想的非逻辑性掩盖了意义的整体 与系统化结构。“纯文学”传统培养出来的阅读视野重视的 往往是有机性、整体性、简洁性等审美素质,武侠小说恰 好相反,表现为浪漫式的幻想无端漫衍,为所欲为。这样 就给主题的深刻化与概括化造成很大的麻烦。除非满足于 一般的消费式阅读,随看随消遣随忘记。然而批评不能这 样,它不仅要对叙述的表层结构做局部的思想与审美特征 上的理解,而且还要去发现一个“有机的意义整体”: 个完整的隐喻主题能把散漫复杂的,经常是不一致、不协 调的各个叙述序列贯串起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