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docVIP

“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

“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 2007年7月 第25卷第4期 安徽教育学院 Journalo5Anhuilnstituteo~Education Ju1.2007 Vo1.25NO.4 淡趣之美 一 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 朱志远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 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 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淡;魏晋玄学;人格审美理想 [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16(2007)04—0062—04 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史学术界在魏晋玄学研究 中,对玄学士人理想人格中淡的追求注重不够,而 更多的是注重虚,玄等.其实,淡是魏晋时期 玄学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境界,但它决不是魏晋士 人的首创.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 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 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 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 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 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 风景. 一 ,对淡的追溯 淡,本义是指味薄,不浓烈.《说文解字》释 云:薄味也.一方面,在薄的涵义上,它的反义词 是浓,厚.这种无味或近乎无味,与羊大肉肥 之味形成强烈的反差.由味薄,引申为色浅,所谓 颜色太淡就是说颜色浅,薄的意味.另一方面我 们从浅的涵义上来看,它的反义词是指深, 远.后来经过魏晋玄学士人的发展,谈成为一 种审美的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演变的历史长河 中,淡的出现丰富了人格审美理想发展的底蕴,因 此,我们对淡的探讨对于了解魏晋士人心理发展 有着实在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追溯一下淡在道家哲学中的内 涵.作为美学范畴的淡,首先由老子提出来.老 子所谓的淡主要是以现实美的面目出现的.老子 在第31章,第35章中分别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和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老子认为淡味比五 味更美.世俗之人往往以?五味之味为美,以无味 之淡味为非美,老子反其道而行之.老子认为,五 味令人口爽,而道的无味之淡味是超越性 的,是超越有限的味道的.具有无限的全味,无味而 62 无不昧,是比世俗的美味高级的多的胜上之味. 随后,作为道家的集大成者,完全泯没自我任逍遥的 庄子也对淡的认识有着哲学的本体论高度.《天 道》:虚静恬淡,……万物之本也.《山木》谓:君子 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 以绝..在《刻意》篇中又专论恬淡日:平易则恬 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 德全而神不亏.从老庄对淡的诠释中,我们隐约 的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的淡虽然没有以美学的形 式提出来,但它已经与人生追求的理想紧密相联. 老庄之所以这么强调淡的涵义,我认为一方面是 与老子的本体论道的无有关;另一面是与老庄 所追求的隐士恬淡生活紧密相连.此外,在老庄哲 学中,素,朴,淡,真等范畴也作为道性而提出来, 它们都是道性之自然的体现.所以淡也应是朴 素之美.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澹然无极而 众美从之.道家所说的朴,素,简,淡绝不 是一般文字训诂意义上的朴素简淡,它们都是道 性之表征,大道正是在朴素简淡之中孕育着无限生 机.总之老庄哲学赋予淡的是一种高雅的诗的, 心境的境界.老庄所富于诗意的哲学境界转变为艺 术境界之后提高了艺术的品位.所以由此我们不难 得出在魏晋道家思想得到张扬时,淡被崇尚的必 然性. 二,对淡的崇尚和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 在讨论魏晋时期不同于其它时期的人格审美追 求时,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论断: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 [收稿日期]2007—03—16 [作者简介]朱志远(1981一),女,安徽太和人,安徽大学 哲学系2005级研究生. 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 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 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112o8我们从此中可以看到魏 晋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对玄学士人的审美理想追求 的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从魏晋开始,大一统的观 念瓦解,正统思想失去了约束力,士人在生活情趣, 生活方式上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统一的生活规范,到 各行其是,各从所好,是任情纵欲.玄学士人看透了 社会的黑暗,开始以另一种出世的心态和追求来面 对多变的社会.但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人 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 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 一 种更高的美的境界o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