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治疗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瘫的中医治疗精品

面瘫的中医针灸治疗 阿克苏市中医院 唐军 面瘫的中医针灸治疗 * 面瘫-(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此病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20-40岁为多,男性略多,常发生于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大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着凉而起病,可能为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使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另一部分病人因病毒、细菌感染,而轴突的髓鞘变性、肿胀、脱失,晚期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亦有因骨质增生、肿物压迫等致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导致面神经麻痹者。少部分病人因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而引起。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亦属一种自身免疫反应。 一、诊断 通常呈急性起病,每在睡眠醒来时,或在冷风吹面部后,发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部分病人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度疼痛。检查时可见病人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颊,口角歪向健侧,病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眼睑不能闭合,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且常有口水自口角淌下。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瞬目反射均减弱至消失。肌电图的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面神经损伤程度诊断有帮助。 周围性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分四种类型: 1、单纯性面神经炎占60~75%,病变在茎乳孔以下部位。临床表现: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2、病变在茎乳孔内,损及鼓索神经及镫骨肌支,临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 3、病变在膝状神经节处,损及岩浅大神经,临床表现:泪腺分泌减少,耳甲与乳突区痛,亦可出现耳廓、外耳道疱疹。称为Hunt征,占面瘫的12%, 4、面神经核损伤: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脑干CT有病灶。 根据病情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一般约2-3周后开始好转,轻者1-2个月内可以恢复,约3-6个月大部分可恢复。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时,常见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如“鳄鱼泪”现象(咀嚼食物伴有病侧流泪)。 二、治疗: 1、毫针疗法 治法:远近配穴法,平补平泻法。 处方:翳风、牵正、地仓、颊车、丝竹空、合谷。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颏唇沟歪加夹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 方解:翳风穴处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处出颅,此处为治疗面瘫主穴,牵正为面神经出颅后的主干部位,地仓、颊车为其分支支配口轮匝肌,丝竹空为其分支,支配眼轮匝肌,现代解剖学研究认为合谷穴的桡神经在脑干处与面神经有联系,因此,针刺合谷穴可以使面神经受到刺激,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操作:进针时宜浅刺或透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日。 2、电针疗法 处方:同上。 操作:进针后,连接6-8个穴位,正极连近耳处穴,负极连远耳处穴。早期不采用,1周后采用疏密波,以肌肉出现节律性轻度收缩,面部发热为宜。每次约30分钟,适于面瘫中后期。 方解:电流沿面神经走行传导,可以产生电场,电场可以使面神经再生,可以使面神经变性得到恢复。 三、按语 1、面神经麻痹大部分是因受风寒,小部分为病毒、细菌感染,如乳突炎、中耳炎。因此,病变初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判定病变的原因,对辨证用药是必须的。病变初期尽早配合激素治疗2周,可以减轻水肿、髓鞘脱失、轴突变性 。中药祛风活血药亦有较好的疗效 。 *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