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良机莫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燃料良机莫失

生物燃料良机莫失   生物燃料五宗罪?      生物燃料引发了人车争粮、粮食涨价、能效和减排不力等质疑,但这些罪名的确“铁证如山”吗?   伴随着油价、粮价的起伏跌宕,这两年生物燃料也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曾几何时,一些人对发展生物燃料颇有微词,认为它是引起粮价上涨的“元凶”,能效不高,破坏生态等等。而美欧等国政府在认真听取和科学分析不同意见的同时,却态度坚定,一路高歌猛进。笔者认为,有必要客观分析生物燃料产业。它真的是想象中的罪恶之源吗?      人车争粮?   说到“人车争粮”,主要是指美国。美国盛产玉米,素有玉米加工传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玉米乙醇一直维持在年产三五百万吨上下,倒也相安无事。本世纪初玉米乙醇快速发展,2004年超过1000万吨,引起了社会关注。2006年,有人表示:“灌满一个25加仑油桶的乙醇,需要用去的粮食可供一个人吃一年。”此后,这一论点渐渐衍化为“人车争粮”、“粮食安全”、“人道危机”等。   美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玉米约3亿吨,55%加工为饲料,25%工业利用(乙醇约占70%),另有20%出口。2006、2007两年,美国分别生产了1600万、2100万吨乙醇,是否减少了玉米出口呢?事实上,2004~2007年间美国玉米出口量一直在增加,2007~2008年度创历史最高(6096万吨),因为美国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在2007年开始的粮价危机中,玉米由每吨166美元涨到233美元,只上涨了40%,而小麦由每吨120美元涨到480美元,涨了200%。泰国B级大米出口报价甚至在2008年3月27日~天就由每吨580美元涨到760美元,20天后突破1000美元大关。事实否定了发展玉米乙醇是引起此次粮价危机的“元凶”的说法,连“帮凶”也不够资格。   相反,石油价格上涨确是实实在在地为此次粮价危机做出了贡献。美国进步中心首席执行官John Podesta在2008年初指出,美国上涨的谷物成本中用于种植和运输的化石燃料占了三分之二,石油价格上涨使2007年的农业成本增加了25%。美国农业部的资料表明,每消费1美元采购食品,农户只能拿到19美分,剩余的81美分是劳动力、燃料、运输、包装和其他非农成本。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非农成本,特别是能源价格。能源价格对食品零售价格的影响比农产品本身高2~3倍。   2008年10月底开始,玉米价格随着石油价格从147美元/桶跌至70美元以下,美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也从7月的7.90美元/浦式耳降至3.80美元/浦式耳。显而易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粮价上涨。   然而,几乎所有的质疑和指责都是冲着玉米乙醇的,一些媒体更是混淆了玉米乙醇和生物燃料。生物燃料的种类非常多,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乙醇只是液态中的一种,生产乙醇的原料可以是玉米,也可以是甘蔗、甜高粱、薯类以至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中的纤维素。只有美国才大规模用玉米生产乙醇,其他原料并不存在“争粮”问题。      能效更低?   “生物燃料影响环境”的说法基本都源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昆虫学教授Pimentel之口。他在2003年《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发文提出,“从所需要的全部能量投入考虑,玉米乙醇生产的能量平衡是负值(-29%)”,该文有一定影响。国际能源署(IEA)曾就此发表评论,认为十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谷物生产燃料乙醇产出的能量高于投入的化石能源,“得到负值的原因是忽视了生产乙醇过程技术进步所产生的节能降耗效果”。2008年4月《Mexia每日新闻》发表密歇根大学化工教授Bruce Dale的文章指出,D.Pimentel在计算玉米乙醇的需水量中将降水也算进去了,计算能耗时将玉米转化的太阳能也算进去了,反之却未计算汽油生产中钻井、运输、炼油等过程所需的化石能源数量,所以才得出了错误的负值结论。   美国阿冈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二十多年的不同能源全生命周期能效对比的研究,结果是:每投入一个化石能源能量单位,电力、汽油、煤炭、玉米乙醇和纤维素乙醇的产能,分别是0.45、0.81、0.98、1.36和10.31,即三种化石能源均为负值,而玉米乙醇是1.36,纤维素乙醇在10以上。天津大学对玉米乙醇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结果是能量投入产出比为1:1.34;农业部能源环境研究中心利用其与意大利都灵大学合作开发的“非粮原料模型”计算了甜高粱生产乙醇的能量投入产出比为1:1.76。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业种植过程消耗化石能源大于乙醇生产过程使用的化石燃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律师出身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的D.Searchinger在2008年2月7日的《Science express》上发表了题为《生物燃料会以改变土地用途的方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文章,又引起了新一波的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