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AAA第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二)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常数 1. 土壤含水量(率) 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mm)。 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容积含水率 2. 土壤水分常数 (1)最大吸湿量 (2)最大分子持水量 (3)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 (4)毛管断裂含水量 (5)田间持水量 (6)饱和含水量 (三)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三、下渗 (一)下渗的物理过程 1. 渗湿阶段 分子力作用,土壤颗粒吸收成薄膜水。 2. 渗漏阶段 毛管力、重力作用,水分向下运动,水分逐渐饱和。 3. 渗透阶段 重力作用,水分饱和。 饱和水流 非饱和水流 (二)下渗率和下渗能力 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 记为:f (mm/min,mm/h) 霍顿下渗公式: f0:起始下渗率 fc:稳定下渗率 β :系数 (三)自然条件下的下渗过程 1. 下渗与雨强的关系 (1)i1≥fp (2)i2≤fc (3)fc≤i3≤fp 2. 下渗的空间分布 (1)流域中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不同 (2)流域内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不同 (3)降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4)流域内各处地下水位高低不一 (四)下渗实验与分析 1. 直接测定法 (1)注水法:同心环下渗仪 (2)人工降雨法 2. 水文分析法: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分析 四、地下水 (一)类型: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二)地下水特征: 第五节 蒸散发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对径流形成来说,蒸散发则是一种损失。 蒸发: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散发或蒸腾: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经由植物的茎叶散逸到大气的过程。 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 陆面蒸发 植物散发 流域总蒸发或流域蒸散发 蒸发率: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充分供水、不充分供水两种情况 可能最大蒸发率或蒸发能力(EM): 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水面蒸发的观测 1. 器测法: 水文部门普遍采用 E601蒸发器。 每日8时观测一次, 得日蒸发量; 月蒸发量 年蒸发量 折算系数:K=E池/E器 2. 间接计算法 利用气象水文观测资料间接推算蒸发量: 水汽输送法、热量平衡法、彭曼法、水量平衡法、经验公式法等。 彭曼水面蒸发公式: WUHEE 工程水文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一节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地球上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机体中的水体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范围贯穿整个水圈,向上延伸到10km左右,下至地表以下平均1km深处。 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循环。 小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又称为内循环。前者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为陆地小循环。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正是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才形成永无终止千变万化的水文现象。 水文循环也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方程: 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若以地球的整个大陆作为研究范围,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若以海洋为研究对象,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Sc——大陆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So——海洋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对多年平均情况, △Sc 、△So 趋于零。所以: 合并得: 或 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30mm 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 (一)河流的形成与分段 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后汇集成河流。 河谷、河槽或河床。 上游、下游、左岸、右岸。 分段: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科学方法学》第7章安全系统现代管理方法.ppt
- 广东省肇庆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DB2306T 149-2021 温室水果番茄越冬生产技术规程.pdf VIP
- 浙美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校园标识(课件).pptx VIP
- (ppt)尖子生班会.ppt VIP
- TCCES 44-2024 老旧房屋结构安全监测技术标准_可搜索.pdf VIP
- 中国财税史-第3章.pptx VIP
- 徐州某电厂冷水塔爆破拆除施工方案.doc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2025版).pdf VIP
- 成为尖子生的十大好习惯,你在成为学霸的路上吗?课件 主题班会.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