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消化系统+炎症显像.ppt
* * * * * * * * * * * * * * * * * * * 肝脾胶体显像 正常图像 ANT POST LLA RLA 正常肝脾影像 适应证 幽闭恐怖等情况下不能施行CT、MRI等检查时,了解肝脏大小、位置、形态和肝内占位性病变 99mTc-RBC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 配合其他放射性核素检查作阴性对照和定位,用于下列显像过程中: 111In白细胞显像诊断感染 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 99mTc-MAA肝动脉灌注显像 67Ga显像诊断肝癌或其他肿瘤 单克隆抗体显像作肿瘤定位 133Xe测定局灶性脂肪变性 肝胆延迟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 协助鉴别诊断肝脏肿块,特别是在诊断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腺瘤时 诊断布一卡氏综合征 异常图像(示肝占位性病变) 肝脾胶体显像 ANT POST LLA RLA 肝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缺损 肝硬化 ANT POST 肝外摄取增加(脾、脊柱) 肝内放射性分布弥漫性稀疏 上腔静脉综合征,示“热区”影像 肝脏胶体断层显像 冠状面 横断面 失状面 炎症显像 67Ga显像 人非特异性IgG显像 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 炎症显像 白细胞显像 炎症显像诊断 显示病变组织结构变化 X光、超声、CT及MRI。 炎症早期阶段,组织结构变化积累不够明显,应用此类方法常难以准确诊断。 核医学功能显像 早期发现炎症病灶,临床及时了解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67Ga炎症显像 67Ga和三价铁离子在原子结构、生物活性上均很相似。 67Ga经静脉注射后,90%与体内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铁蛋白(ferritin)及乳铁蛋白(lactoferrin)等结合。 基本原理 67Ga与白细胞内的乳铁蛋白结合后随白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浓聚于病灶处 67Ga以离子形式或转铁蛋白结合形式漏出血管而进入病灶,使病灶部位形成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67Ga被炎症部位的微生物摄取,生成铁蛋白-67Ga复合物而滞留于局部,使病灶部位形成异常的放射性浓聚区。 正常影像 67Ga注入体内后,主要被肝、脾和骨髓所摄取。 头颅、脊柱、肋骨、胸骨、肩胛骨、骨盆和长骨骨髓部位浓聚明显,放射性浓聚呈对称性分布。 软组织中的鼻咽部、泪腺、唾液腺、乳腺及外生殖器等处也有不同程度的浓聚。 注入67Ga的10%~25%经过泌尿系统排泄,所以在注射后12~24小时可见肾及膀胱显影。 约有10%的放射性经肠道排泄而积聚在结肠内。 白细胞显像 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主要的防卫系统,当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内,由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可被细菌所释放的多肽和小分子化合物所吸引,穿出毛细血管壁,迁移到细菌入侵的部位,吞噬和消化细菌及机体自身的坏死组织。 用核素标记的白细胞静脉注射后,这些标记的白细胞也在心血管内循环,如体内有炎症病变时可随之进入病灶部位,通过SPECT显像即可显示其在体内的分布与位置。 正常影像及特点 静脉注射111In-oxine白细胞或99mTc-HMPAO白细胞后,肺、肝、脾、骨髓及血池内即有放射性浓聚;最初4小时内肺及血池内放射性逐渐减少,而肝脏及脾脏内放射性逐渐增加 注射后18小时肺及血池内已无放射性,此时脾内的放射性浓聚最高,其次是肝脏及骨髓,骨髓内放射性两侧应呈对称性分布,主要分布在中轴骨髓。如脊柱及骨盆呈不对称性分布或者除肝、脾及骨髓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就可能有临床意义。 人非特异性IgG显像 核素标记人非特异性多克隆IgG能浓聚于炎症与感染病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左右)。 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使病灶部位的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血浆中的蛋白如IgG、白蛋白等漏出血管,进入细胞外间隙,引起聚合而沉淀在病灶部位所致。 正常影像 静脉注射核素标记 IgG后,最初与核素心血池显像相似,除显示心血池与大血管外,体内血容量丰富的器管如肺、肝、脾、肾、骨髓、鼻咽部及外生殖器等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浓聚。 在延迟显像时,心血池、肺脏内放射性逐渐变淡,而肝、脾及肾脏仍有较高放射性滞留。但在肠道内则无明显放射性可见,骨髓内放射性往往接近于本底水平。 若在非正常生理性放射性积聚部位出现放射性浓聚,且随时间逐渐增强,往往提示系炎症性病变的部位。 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 静脉注射后有10%~20%核素标记的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AGAB)与循环的粒细胞结合,20%以游离的IgG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 由于粒细胞所具有的趋化作用,抗体随所标记粒细胞向炎症病灶迁移,以及炎症部位血管通透性增加,游离的抗体漏出血管进入病灶区,随后即与病灶内粒细胞结合而聚合在该部位。 正常影像及特点 静脉注射99mTc-AGAB后最初体内的正常分布与核素标记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