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
糖尿病 中医按摩保健操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或血糖增高为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相继紊乱。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阴精亏损,燥热偏胜。本病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糖尿病日久,则易发生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具虚,其中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入络,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而导致血脉瘀滞。 我们总结多年来手法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结合古代导引养生术创编了糖尿病按摩保健操。本法具有益肾固气,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糖的利用并降低糖的吸收,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人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适用于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和有家族史、糖耐量障碍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防。 第一步:固气转晴 拇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二步:横推胰区 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交替操作20遍 第三步:揉腹部 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四步:按揉腰背 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 第五步:推擦腰骶 双掌由脾俞自上而下推至八髎穴10遍。 第六步:通调脾肾 揉脾经血海、地机、三阴交,揉肾经太溪穴,双手拇指沿胫骨内侧缘由阴陵泉推至太溪5遍。 第七步:拳扣胃经 双手握空拳自上而下叩击小腿外侧胃经循行部位五遍,以酸胀为度。 第八步:擦涌泉穴 用手掌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穴位定位: ·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焦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延续,β细胞功能逐渐降低,血糖会逐渐升高。随着病情进展,胰岛素抵抗更明显,病情会越来越重,需要更多的药物使血糖达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就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但是同时人又消瘦; 同时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视力减退、下肢麻木、皮肤瘙痒等; 甚至有些糖友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 * 得了糖尿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的不好,就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是可以累及全身的。大家看,从头到脚,都有可能得并发症。正常人也可能患图上的疾病,但是糖尿病患者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大大升高。有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每10个人中就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比较多见。另外还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等。 * 以上向各位病友主要介绍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归根结蒂,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我们就要在早期保持血糖达标,那么血糖达标有哪些方法呢?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离不开五驾马车:饮食是基础,药物是武器,教育是核心,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 * 另外,加上心理健康和及时预防并发症,成为了我们防治糖尿病的健康新7点。 * 糖尿病健康教育 知识讲座 一、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据WHO2003年报道,全球已确诊糖尿病(DM)1.94亿人,预测2025年增至3亿人以上。2005年我国DM约4000万人,成人患病率达3.21%,40岁以上DM为7.1%。糖耐量受损(IGT)为8.4%,并逐渐增多,糖尿病目前总的状况(不论是国内和国外),可简单概括为“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和致残率高,费用高;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 二、概念和发病相关因素 DM是一种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的多病因的代谢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症。 发病相关因素: (一)?? 经济发展 1995年我国抽样调查糖尿病标化患病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实验室2025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计划.docx VIP
- 邮轮港口及旅游资源李肖楠50课件.pptx VIP
- 现场作业人员管理.pptx VIP
- nt1100逆变器技术资料.doc VIP
- 中国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律师事务所服务质量反馈制度.docx VIP
- 人教pep五年级上册unit4-What-can-you-do-单元整体作业设计.docx VIP
-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VIP
- DB5206_T28—2018_梵净山茶叶冲泡品饮指南_铜仁市 .docx VIP
- DB37_T5110-2018: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