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临终理和尸体料理的护理伦理.pptVIP

第九章 临终理和尸体料理的护理伦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临终理和尸体料理的护理伦理

* 死亡与死亡标准 死亡定义:身体的生理系统不再构成一个整体,或整体的有机体功能之永久的丧失。 死亡标准的转变: 1、心肺死亡标准:血液循环的完全停止,呼吸和脉搏等生命活动终止。(例:布劳恩) 2、脑死亡标准:1968年,哈佛大学提出“脑死亡标准”。 脑死亡(brain death)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第22次医学会议上提出的脑死亡标准为: 1.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2.无运动、无呼吸; 3.无反射; 4.脑电波平直。 上述标准24h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影响,即可做出脑死亡的诊断。 建立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1.有利于准确地科学地确定死亡 2.有利于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3.有利于器官移植的顺利开展 4.有利于法律的实施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 安乐死 定义:无痛苦死亡或无痛苦致死术。 分类: 按执行方式分为主动安乐死、被动安乐死 按患者意愿分为自愿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 对象的界定 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只有三个国家和地区将安乐死立法。一个是荷兰,他们在2001年4月1日通过了《安乐死法》。美国是只有一个州——俄勒冈通过了立法,他们叫做《尊严死亡法》,就是尊重病人的意愿,让病人能够舒适、安详、无痛苦的死去,是有尊严的死。还有就是比利时,2001年10月通过了立法。 课堂辩论 ——现阶段在我国能否为安乐死立法? * 特丽·夏沃 事件 2005年,美国一个女植物人的命运牵动了美国人的心,甚至布什总统也提前结束了休假。据调查,全美每年有数万起实施安乐死案例,这场由家庭纷争 引发的社会争论实际牵涉到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安乐死。 安乐死之所以在全球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是因为它涉及到了人类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利,那就是生命权的问题。 * 陕西汉中案件 汉中市居民夏素文,女,59岁,因患肝硬变腹水、肝肾综合症,1986年6月23日入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治疗。入院当天即发出病危通知书,以后虽经常规治疗,但病情仍不断恶化,患者呼痛不止,喊叫着要从床上摔下去死掉。夏的儿子王明成见母亲如此痛苦难忍,治愈又毫无希望,便于其妹妹商量后,分别找了医院院长和主管医生蒲连升,恳求他们采取紧急措施,让他母亲无痛苦地去世,但遭拒绝。后来,王明成兄妹又再三要求蒲医生,并表示愿承担全部责任,王明成还表示可以在处方上签字。蒲医生拗不过俩兄妹,最后同意给患者注射复方冬灵。经过先后两次注射各100毫克的复方冬眠灵,夏素文于6月29日凌晨5时死于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抢救室。 * 汉中案件 其后家属因分割遗产产生纠纷,夏的大女儿等向汉中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要求惩办杀害其母亲的凶手。这样,蒲连升和王明成都被送上了被告席。法医鉴定:冬眠灵进加深了患者的昏迷程度,加快了死亡的进程,并非其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伦理观念和法律状况等因素制约下,1986年9月他们被市公安局 以“故意杀人罪”收容审查,此后又经历了解除收容、再次受审、逮捕以及取保候审等变故,直到1991年5月17日,才作出一审判决,宣告蒲连升和王明成无罪。 * 安乐死 时隔17年,49岁的王明成也得了胃癌,并且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疼痛使他瘦骨嶙峋,体重不到40公斤。2003年2月4日,他也提出要求安乐死,但没人敢为他实施。最后,王放弃治疗,于2003年8月3日凌晨3:30痛苦地离开了人间。 王明成生前照片 * 安乐死对象界定 关于植物人。 例如:刘海若、昆兰案件。 严重缺陷新生儿 * 你认为主动和被动安乐死有无本质区别? 道德哲学家认为无本质区别,它们的动机都是相同的,两者都属于有意,但又是无可奈何的行为。杀死和让其死,在道德上是相同的。 公共政策学家认为存在根本区别。(1)被动安乐死,患者死于疾病;主动安乐死,患者死于另一人的行为。(2)主动安乐死排除了纠正误诊的可能,而撤消或终止治疗,还有发现、纠正误诊的可能。 * 难题:(一)医道与人道的冲突 “救死扶伤”历来被从医者视为天经地义之事,是医道、医德的体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于那些生命垂危、倍受病魔折磨的患者,是仍以现代科技手段维持其生命,眼睁睁看其受苦,还是以安乐死帮患者提早结束痛苦,在安详、宁静中与世长辞更人道呢? 反对安乐死的理由:1)造成伦理原则冲突,观念混乱;2)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角色混淆;3)容易使患者产生医务人员草率医治不负责任的忧虑,削弱医患间信任合作的基础。 * (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在西方传统价值观中,一切皆由上帝安排,包括个人的生命。“生命属于上帝,人不能自由主宰生命,否则就是犯罪。”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孝亲、重生、讳死。报载一位老人,其老伴70多岁患肺部肿瘤并转移到骨部,瘫痪在床,整天哭叫难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