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痹症新
作业(2) 1.眩晕的概念? 2.痰浊中阻型眩晕的症状、辨证分析、治则、处方、加减用药? 3.中风的概念? 4.中经络、中脏腑的区别? 5.闭证、脱证的区别? 6.中风的病因病机? 7.中风各证型的针灸治疗? 8.面瘫的概念、病机? 9.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的区别? 肢体经络病证 肢体经络病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肢体经络机能失调,甚或肢体功能障碍、结构失常的一类疾病。 范围较广,本章讨论: 痹证 腰痛 痉证 痿证 颤证 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邪,痹阻不通,脏腑受伤,脉络受病,均可导致肢体经络病的发生。 若邪犯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痹证或腰痛。 久病或年迈,肝肾日衰,阴血渐虚,筋脉失于濡养—痿证、颤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气血淤滞、筋脉失养。 治疗:通经活络、缓急补虚是大法。 还要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痹证—驱邪通络、缓急止痛。 痉证—舒筋解痉、扶正益损。 痿证—清热利湿、调理脾胃。 颤证—填精补髓、益气化瘀。 腰痛—驱邪通络、补肾填精。 痹证 病例:金某,女,44岁,农民 病史:5年前因水稻插秧后出现双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在当地治疗后好转,以后遇凉即时有复发。2天前因天气变化上症加重而来诊。 现症:双手指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骨节肿大,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夜寐不安,饮食正常,二便调、苔薄白,脉弦紧。 查体: T:36.3℃,P:67次/分,R:18次/分,BP:l20/90mmHg,神清,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双手指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 辅助检查:抗链“0”正常。 血沉:38mm/h。 类风湿因子:(+)。 X片示:双手指2~5近端指间和掌指关 节可见梭形肿胀,关节腔变窄,关节端骨密度降低。 目的要求 了解痹证的概念、渊源。 掌握其病因病机。 熟练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针刺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 1.痹证的概念,历代论述。 2.病因病机。 3.痹证与痿证的区分。 4.各型的证候特点、治则、方药与针灸治疗方法。 5.其预后转归及预防调护。 重点: ①肢体经络病症的概念、形成及主要表现。 ②肢体经络病症的治疗原则。 痹证的定义及范围 定义: 痹证是指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其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范围: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出现痹病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历史沿革 《内经》首先提出痹病之病名。 《素问·痹论》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历节”,即属本病范围。并提出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两张治疗方剂。 《备急千金要方·诸风》首载独活寄生汤 一直沿用至今。 《症因脉治·痹症论》不仅对风、寒、湿痹,而且对热痹之病因、症状、治疗均予以论述,完善了痹病的诊治内容。 《医林改错》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痹证。 病因病机 病因: 痹证的发生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致使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外邪侵袭 劳逸体虚 病位及病理特点: 体表:经脉、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 脏腑:病久影响脏腑主要涉及肝肾。 病理(病机):主要病机是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正虚卫外不固是发病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发病的外在条件。风、寒、湿、热、痰、瘀之邪滞留在筋骨、肌肉、关节,闭阻经脉为病机之本。 病性: 实、 虚、虚实夹杂。 病机图 病理转归 痹证初起多实; 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多为虚实夹杂; 后期以正虚为主。 痹病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即《素问.痹论篇》所称的“内舍于其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