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02+钩、蛲、旋毛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生虫02钩、蛲、旋毛虫

患者,女,37岁,山东农民。主诉:头晕、心慌、腹痛、黑便半年,加重3月。自1998.7始脚痒,出现小丘疹,曾在棉田赤脚干活。9月中旬开始腹痛,胃烧灼感,12月开始发现黑便逐渐加重,呈柏油状,伴头晕、眼花。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经治疗后未见好转。1999.3开始心慌,喜食花椒、干茶叶、生米、生豆等。 查体:面黄,微浮肿,口唇粘膜苍白。血象:Hb 68g/L。大便黑色,软,潜血(+++)。 请问:该患者是什么寄生虫感染? 钩蚴性皮炎: ①虫体吸血后血液迅速经消化道排出“唧筒样作用”; ②吸血同时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渗血,渗血量与吸血量相当; ③虫体有更换咬附部位习性; ④虫体偶可损伤较大血管,造成大量出血; ⑤虫体损伤肠粘膜,影响吸收。 病原学诊断: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最常用 改良加藤法: 钩蚴培养法: 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测: 1、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 药物驱虫 钩蚴性皮炎 2、加强粪便管理: 3、加强个人防护: 肛周皮肤瘙痒: 流行普遍: 防治: 健康教育:最重要 5、人群不良饮食习惯: ⑴云南白族“生皮”、傣族“剁生”、西南各地“生片火锅”、云南“过桥米线”、福建“沙茶面”等,腌肉、熏肉、酸肉、腊肉、肉串、涮火锅、炒肉片、煮大块肉等。 五、流行 5、人群不良饮食习惯: ⑴云南白族“生皮”、傣族“剁生”、西南各地“生片火锅”、云南“过桥米线”、福建“沙茶面”等,腌肉、熏肉、酸肉、腊肉、肉串、涮火锅、炒肉片、煮大块肉等。 ⑵生活习惯不当: ⑶人类旋毛虫病与猪的感染关系密切: 565起暴发流行:猪肉525次,狗肉8次,涮、烤羊肉7次,野生动物肉7次。 五、流行 六、防治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加强肉类检疫及食品卫生管理: 改变动物饲养方法,提倡圈养: 治疗患者: 一、形态: 蠕 形 住 肠 线 虫 p35 成虫 虫卵 十二指肠 盲肠 感染方式 三、致病 病原学诊断: ⑴透明胶纸法: ⑵夜间肛周检获成虫也可确诊: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历史: 1933年,由陈心陶在广东家鼠体内发现,并命名; 1937年,Matsumoto台湾15岁男孩(患脑膜炎)体内发现; 1960年,明确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脑膜炎病与本虫有关; 1979年,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 1984年,大陆脑脊液发现幼虫; 1995年,美国发现第一例病人; 1997年,我国温州小流行,为我国首次暴发; 2006年,北京暴发流行,共138例病人(无死亡病例); 迄今, 全球共3000多例病人 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esis 一、形态 成虫 第三期幼虫 (感染阶段) 幼虫 二、生活史简图 转续宿主还包 括蟾蜍、蛙类、 蜗牛、鱼、虾等。 中间宿主福寿螺(大平螺) 其它螺包括玛瑙螺、短梨巴蜗牛、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 三、致病:主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 * 钩 虫 旋 毛 虫 蛲 虫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周秀芝 病例分析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一、形态 1、成虫 美洲钩虫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医学寄生虫学-------------钩虫--------------形态-------------成虫 2、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  3、幼虫 二、生活史 7-8天,蜕皮2次 适宜环境 1-2天 经皮肤或粘膜 随血流或 淋巴 幼虫 (肺泡) 丝状蚴 (皮下组织) 丝状蚴 (外界) 杆状蚴 (外界) 移行 成虫 (人小肠) 虫卵 (随粪排出) 迁延移行性 –远期驱虫 三、致病 1、幼虫致病 呼吸系统病变: 2、成虫致病 ⑴消化道症状: 虫体咬附在肠粘膜上 医学寄生虫学-------------钩虫--------------致病-------------成虫致病 ⑵贫血: 失血原因: 医学寄生虫学-------------钩虫--------------致病-------------成虫致病 例:0.03ml/d/条 × 100条 ×100d = 300ml 每条钩虫每天导致失血量: 失血量: 医学寄生虫学-------------钩虫--------------致病-------------成虫致病 贫血临床表现: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举例:取平均值0.03ml,按体内有100条虫体,若感染100天 美洲钩虫:0.013-0.10ml/d 十二指肠钩虫:0.14-0.26ml/d 皮肤粘膜蜡黄 反甲 ⑶异食癖 allotriophagy: ⑷嗜酸性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