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PPT 104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代动力学(PPT 104页)

药代动力学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第一节药物动力学概念与发展 一、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即对药物的ADME过程的“量时” 及“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进行规律性的定量描述。 二、药物动力学的发展 1913年米氏方程(Michaelis Menten) 1919年Widmark用数学公式对药物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1924年Widmark和Tandbery开放式一室模型动力学 1937年Teorell提出二室模型假设,未受重视 6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检测手段的突破 1972年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群体药物动力学 时辰药物动力学 方剂药物动力学 生物大分子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物动力学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 一、 药物动力学模型 (一)隔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当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机体各部位的药物量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隔室模型又称房室模型是用于描述这种复杂变化过程的最常用药物动力学模型。 隔室模型是把药物体内分布与消除速率相似的部分用隔室来表征,将复杂的机体模拟为隔室的组合,把药物体内过程描述为各隔室间药物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药物动力学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在数学处理上较为简单,应用最广泛;多室模型的数学处理相当繁琐,应用受到限制。 1、一室模型(single compartment model) 药物进入体内以后,能迅速向各组织器官分布,以致药物能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都属于这种模型。 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所有身体各组织在任何时刻的药物浓度都一样,但要求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 2、二室模型(two compartment model) 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很快进入机体的某些部位,但对另一些部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分布。从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即“二室模型”。 在二室模型中,一般将血液以及药物分布能瞬时达到与血液平衡的部分划分为一个“隔室”,称为“中央室”;与中央室比较,将血液供应较少,药物分布达到与血液平衡时间较长的部分划分为“周边室”或称“外室”。 3、多室模型(multicompartment model) 若在上述二室模型的外室中又有一部分组织、器官或细胞内药物的分布更慢,则可以从外室中划分出第三隔室。分布稍快的称为“浅外室”,分布慢的称为“深外室”,由此形成三室模型。 按此方法,可以将在体内分布速率有多种水平的药物按多室模型进行处理。 隔室模型中的“隔室”是以速度论的观点,即以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要的时间来划分,不是从生理解剖部位来划分的,具有抽象意义而不具有解剖学的实体意义。 尽管“隔室”是抽象概念,但仍然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对多数药物而言 血管分布丰富、血液流速快、流量大的组织器官可以称为“中央室”,如:血液、心、肝、脾、肺、肾等; 与中央室比较,将血管分布相对较少、血液流速慢、流量小的组织器官可以称为“周边室”或称“外室”,如:骨骼、脂肪、肌肉等。 尽管药物复杂的体内过程用多室模型更能真实表现出来,而且在理论上,多室模型的处理是可以进行的,但从实用角度看,绝大多数情况下隔室数一般不多于三个。 (二)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 pharmacokinetic model) 隔室模型有许多局限性,尤其是隔室划分的抽象性,不能直接了解不同组织间药物浓度的真实情况。当药物的体内分布具有高亲和力的组织器官、效应靶器官或特殊的毒性靶器官时,室模型不能描述其特殊的体内过程。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是根据生理学与解剖学的知识,以血液连接各组织器官模拟机体系统,每一组织器官中药物按血流速率、组织/血液分配系数并遵循物质平衡原理进行转运,以此基础处理药物动力学实验数据的方法。 优点: 有利于描述药物体内分布规律; 可以具体描述组织器官中药物浓度变化情况; 有利于以动力学研究结果进行药物效应的解释; 试验结果可以进行种属内内推或种属间外推; 机体的病理改变可以通过模型参数的变化表现出来。 (三)药动学药效学链式模型(pharmacokinetic- pharmacodynamic link model) 受体药理学的结果提示,药物效应的产生,与受体部位药物量有关,效应产生的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与药物到达受体部位的速度、量及维持时间有关。因此,研究药动学与药效学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药动学药效学链式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