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秘书度的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两代秘书度的演变

《明、清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秘书史系列论文之七 (2007-01-05 23:23:14) 转载 分类:   ? 从内阁六科制的确立到书吏之害形成 ?       ? ——明、清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 ?           (原载《秘书工作》2005年第12期)   摘? 要:明代皇帝集皇权、相权于一身,设立庞大的秘书机构来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史称“内阁六科制”。明清内阁实为皇帝的秘书 处,而迥异于西方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中央政府“内阁”;六科是专门 协助皇帝处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明中期以后,宦官秘书成为一股 强大政治势力,形成了历史上最黑暗的“阉党之乱”。清代雍正设立 的军机处是一个精干高效的秘书机构,后来成为皇帝亲信的机要秘书 处。清代地方官衙中书吏上下勾结,作弊枉法,挟制主官,历史上称 为“书吏之害”,与之伴生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则是幕僚的盛行。      关键词:秘书史? 内阁? 军机处? 书吏之害? 幕僚      一、明代的内阁六科制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开始沿袭元制,由中书省总领全国政 务。为巩固皇权,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擅权挠政为名,杀 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并下令撤消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由皇帝自任 宰相,吏、户、兵、礼、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适应这种集 皇权、相权于一身的体制,必须设立庞大的秘书机构来协助皇帝处理 政务,因此明代的秘书机构体制与前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史称“内 阁六科制”。   1.内阁的秘书职能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宫内设文渊阁,从翰林学士中选择可信者 入阁备顾问,“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此为内阁之始。内阁正 式建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是年永乐皇帝占领南京,“开内阁于 东门角内”,以解缙等7人组成内阁。京都迁至北京后,内阁设在今 故宫午门内东南角办公。凡入内阁者,成为内阁大学士,其官品并不 高(正五品)。   内阁之职掌,大致是参预机务,充当顾问,出纳帝命,收阅奏 章,起草诏诰谕敕,典藏御笔文书、档案、图书以及一切文书记录整 理等。到仁宗以后,内阁之权始扩大,宣宗宣德年间,内阁始增加票 拟(即在奏章上写上初步处理意见,类似近日之“拟办”)和面议大事 之权。世宗嘉庆时,阁权进一步扩大,“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 下”。皇帝之事,“每召内阁造滕密议,人不得与闻”。虽然内阁权 力不断扩大,但从其机构性质看,明内阁实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而 迥异于现代西方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作为中央政府的“内阁”。   2.六科   明代皇帝自任宰相,直接领导六部,为此设立了专门协助皇帝处 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六科。六科并非六个不同的办事机构,而 是于午门外东、西朝房内集中办公,只是具体分管与各部的联系而 已。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配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各1 人,给事中若干员。给事中官位很低(七品官),但他们直接对皇帝负 责,六部章奏必经其手,“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 有失封还执奏。”(《明史·职官志》)皇帝通过六科了解各部贯彻政 令的情况。明末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改革,将六科划为内阁管理。   二、明代的宦官秘书机构   从秦始皇的机要秘书赵高,到慈禧太后的宠信秘书李莲英,我国 历史上一再出现宦官秘书掌握机要大权而干预国家政治的现象,每次 干政的结果都造成了国家政治更为腐败,有时导致政治动乱,成为封 建王朝垮台的直接原因。其中东汉、唐代后期和明代中后期的宦官干 政比较典型。   明朝初期,鉴于汉唐以来宦官专权之弊,对宦官人数加以限制, 朱元璋曾命令“内宦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明成祖争夺皇位时 得到宦官的支持,开始任用宦官。成祖以后,皇帝大多沉湎享乐,疏 于朝政,加上想利用宦官限制内阁的权力,开始在内廷启用宦官掌握 机要大权。明中期以后,宦官在组织上逐步形成庞大的机构,有所谓 十二监、四司、八局,计二十四衙门之设。其中的内侍机构司礼监演 变成皇帝总掌朝廷核心机务的秘书处。明后期宦官成为一股强大政治 势力,皇帝通过司礼监控制内阁票拟权,并授予司礼监批红权(就是对 内阁票拟的奏事文本,代皇帝用朱笔予以判定)。“内阁之票拟,不得 不决于内监之批红。”司礼监下所设掌印、秉笔、随堂太监权尤重。 秉笔太监并兼任东厂(为宦官控制的特务机构)提督之职。司礼监秉笔 太监魏忠贤得宠后兼掌特务机构东厂,专断国政,大兴党狱,殊杀忠 良,形成了历史上最黑暗的“阉党之乱”。   除司礼监外,明代宦官机构系统中的尚宝监、印授监、文书房、 中书房、礼仪房等皆属秘书性质机构。   三、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的文书收发机构──通政司和奏事处   通政使司是明初洪武十年设立的中央政府“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 驳之事”的官署。依明太祖朱元璋意, 政犹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 政为名,简称通政司。掌出纳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