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冲隧道洞口施工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山冲隧道洞口施工技术.doc

青山冲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连拱隧道洞口地形一般比较陡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存 在偏压,还可能有断层带分布,而隧道洞口段施工是隧道施工的第一步, 施工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本文以青山冲隧道为例,总 结出了连拱隧道洞口段施工的方案及工艺、方法。 关键词隧道洞口 施工 方法 The Summary of construction solution on the tunnel opening of the Qingshachong Tunnel Zhang Chungang Gong Ming (The Third Engineering Co.,Ltd Of CCCC.Second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Xian 710016) Abstract: The terrain of the multi-arch tunnel opening is steeper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also complex. Most of the tunnel is unsymmetrically loaded. There are some fault bands in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opening is the first construction step and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has an direct effect o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gives a Summary of the construction solu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the multi-arch tunnel opening on an example of the Qingshachong Tunnel. Key words: tunnel; the opening ; construction; solution ; technology; method 1工程概况 青山冲隧道是一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短隧道,设计车速80Km/h, 隧道位于芷江县土桥乡分水坳村,起讫桩号为K37+650?K37+970,全长 320m, K37+650?K37+850 纵坡为 2.8%, K37+850?K37+970 纵坡为-2.273%, 整座隧道位于半径为4100.474m的圆曲线内,隧道无超高。隧道内轮廓采 用三心圆形式,曲屮墙。隧道单洞建筑界限净宽9.75m,净高5.0m,行车道 宽(含路缘带)8.5m,检修车道宽0.75m。在左右洞室两侧检修道及余宽下各 设置一个尺寸为60X40cm的电缆沟,路面两侧各 设置35X40 (50) cm的矩形排水边沟。构成隧道围岩为前震旦系板 溪群五强溪组第一段硅化板岩及压碎岩,弱风化,围岩类别属II、III类。 隧道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门采用削竹式洞门。进门接1 3 m明洞(原 设计1 5 m),出口接2 0 m明洞。 2地形地貌 隧道进出口位于冲沟中,在隧道两段洞门附近均存在与隧道轴线近平 行的山嘴,洞轴线与等高线近乎平行,横向地形起伏大。隧道怀化端山坡 上遍布杉树、灌木,新晃端洞门附近遍布农田,进出U及洞身地表覆盖层 较厚,以碎石土为主,无基岩裸露。 3洞口稳定性评价 怀化端洞口里程桩号为K37+650,洞口位于两冲沟交汇处,洞轴线与 地形等高线近似平行,边坡倾向左,坡度约35°?40° ,该段存在偏压,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倾角约650,为顺向坡,该段左侧洞顶板厚约 0-9m,为松散?稍密的碎石土及破碎板岩,具碎石状压碎结构 新晃端洞口里程桩号为K37+970,洞口位于水田中,洞轴线地面标高 沿水田呈阶梯状减少,且左低右高,右侧洞口轴线与岩层走向呈小角度斜 交,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倾角650,对洞门右侧边坡稳定不利。该 段洞顶板厚0?10m,洞顶岩土主要为粘土、碎石土及压碎岩,横坡较陡, 有偏压,不稳定。 隧道两端洞口轴线与岩层走向成小角度斜交,右侧边坡为顺向坡,边 坡稳定性较差,边坡开挖易产生滑坡或坍塌;进出口仰坡上覆碎石土及压 碎岩,稳定性均较差,且有明显偏压迹象。4隧道洞口施工方案、工艺 及方法 洞口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坡面采用10cm厚锚喷砼防 护,锚杆长6m,金属扩张眼尺寸为30X30cm,具体施工工艺及方法如下: 4.1现场调查研宄、确定洞口段施工方案 我项目进驻工地后,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隧道区域地形地貌、水文 地质、施工条件、隧道位置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与设计图纸进行了认真 对照。由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