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信朋友圈地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南京师范大学 孙国文 摘要:微信朋友圈的建构是以熟识的好友建构起来,个体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变得安全可靠。个体的自我呈现是通过朋友圈的基本功能发布信息和互动的,在该过程中,个体的情绪化体验方式所展现的“自我”形象与当时的情景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个体自我呈现时需要就个体内在世界的“本我”和外在世界的“自我”乃至超情绪世界的“超我”进行甄别分析。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人格解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交媒体和应用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2012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应用平台以来,历经短短三年时间,微信用户量剧增。截至2014年第二季末,微信总用户数是6亿,国内用户5亿,海外1亿。微信4.0版推出了“朋友圈”这一主打功能更是受到欢迎。有数据显示,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27.5%的人选择微信朋友圈,17.5%的人选择电话和短信,16.3%的人选择QQ空间。 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BO] HYPERLINK /result/83524.html 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BO] HYPERLINK /result/83524.html /result/83524.html 在CNKI中用关键词查询“微信朋友圈”,仅显示3条结果;用篇名查找,2012年有1条,2013年有3条,2014年有29条;用主题查找,2012年有2条结果,2013年有13条,2014年有55条。笔者通过浏览这些文章的摘要和关键词,发现对于微信朋友圈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微信朋友圈的概况研究,如汤娜、魏宝涛在《传播学视角下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中指出了微信朋友圈的理念、内容及界面设置等 汤娜,魏宝涛.传播学视角下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J].新闻传播,2014(04) 汤娜,魏宝涛.传播学视角下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J].新闻传播,2014(04):214. 刘冠华.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J].新闻采编,2013(04):47. 杨柳,李思维.微信朋友圈现象之微营销[J].中国传媒科技,2014(03):8. 李冰洁.熟人中的孤寂,陌生人中的狂欢:以微信为例谈移动媒体时代的情感寄托[J].新闻知识,2014(01):95. 二、微信朋友圈的概况 朋友圈是指在微信上通过一些渠道认识的朋友形成的一个圈子。微信朋友圈通过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趣事,用文字记录各种生活状态来表达情感和态度一种社交互动平台。有数据显示,人们通过朋友圈分享的主要内容为:心情(19.6%)、照片(18.7%)、生活点滴(15.9%)、美食(10.3%)、阅读分享(10.3%)、旅行(9.3%)、音乐分享(7.5%)、视频分享(3.7%)、其他(4.7%)。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OL] HYPERLINK /result/83524.html /result/83524.html微信中的联系人73.3%是朋友,20.0%是同学、老师,6.7%是家人亲戚。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OL] 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OL] HYPERLINK /result/83524.html /result/83524.html 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OL] HYPERLINK /result/84682.html /result/84682.html 刘冠华.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J].新闻采编,2013(04):47. 陈永国.德勒兹思想要略[J].外国文学, 2004( 4) :28. 三、朋友圈中“自我”呈现何以可能 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的可能是基于朋友圈这个平台,个体可以自由表达,抒发情感,进行互动。这种基于个体中心的自我展示平台需建立在两个前提下:一是微信朋友圈中的成员的可靠性;二是朋友圈功能的简化和易操作性。 微信中的好友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QQ好友直接添加,另一种是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QQ好友基本是熟人圈子,手机通讯录是个体的强社交关系圈子。通过这两种方式添加好友构成“圈子”能够有效控制成员结构,在源头上保证了个体圈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从微信用户的真实信息显示来看,65.8%的用户使用真实姓名,35.34%的用户使用真实头像,仅有15.14%的用户在微信中不使用真实资料。:微信用户行为特征调查分析(2013)[EB/OL] HYPERLINK /data/2013-04-26/1292733.shtml :微信用户行为特征调查分析(2013)[EB/OL] HYPERLINK /data/2013-04-26/1292733.shtml /data/2013-04-26/1292733.shtml 兰继军,田芳,王颖.人际圈理论在智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