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刺法灸法学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在线网站
刺法灸法学; ;一 艾灸材料
(一)艾叶与艾绒
艾叶的性能
味辛、微苦、性温
热,具纯阳之性。
艾火燃烧时热力温
和,能窜透皮肤,
直达体表深部,是
最常用的施灸材料。; 艾绒的制备 艾绒按加工程度不同,有粗、细之分。粗绒多用作艾条或间接灸,细(精)绒则常用作直接灸。;(二)艾绒制品;
2.艾条
(1)纯艾条
;(2)药艾条
①常用药艾条: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
②太乙针灸:人参,三七,山羊血,千年健,钻地风,肉桂,川椒,乳香,没药,穿山甲,小茴香,苍术,蕲艾,甘草,防风,麝香少许
③雷火针灸:艾绒,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 二 艾炷灸法
(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 1.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古称灸疮。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
(1)操作方法
①灸前涂凡士林
②灸中用手拍打
穴位周围
③灸后敷贴淡膏药
;(2)临床应用
适用于全身各系统顽固性病症而又适合于灸法者。
(3)注意事项
灸后不可马上饮茶,恐解火气。及食须少停一二时。至于生冷瓜果均忌之。尤忌大怒、大劳
、大倦,受热、冒寒。
; 2.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
。又称为无瘢痕灸。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证等。; (二)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火力温和,患者易于接受。
; 1.隔姜灸
有温中、祛寒、止呕、解表作用,适用于感冒、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等。
2.隔蒜灸
有消肿、拔毒、散结、止痛的作用,临床适用于痈、疽、疮、疖之未溃者,肺痨、腹中积块及蛇蝎毒虫所伤等。;
3.隔盐灸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脱证等。
4.隔附子灸
附子性味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与艾灸并用,适应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遗精、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三 艾条灸法
(一)悬起灸
1 温和灸
2 回旋灸
3 雀啄灸
; 操作方法: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或布,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直接按其上,稍停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每次每穴约按灸5~7下,至皮肤红晕为度。
(二)实按灸
; 四 温针灸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五 温灸器灸法
(一)温灸架灸
可用于艾条温和灸,因无需手持移动,有灸架支持,故作用稳定持久,安全简便。; (二)温筒器灸
温筒器的式样很多,大多底部均有数十个小孔,内有小筒一个,可以装置艾绒和药物施灸。; (三)温盒灸法
是用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臀、腹部等处。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3 温肾健脾
4 回阳固脱
5 益气升阳
6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 防病保健
; 二 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亦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 2.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如需艾炷灸多者,则由少渐多。需大炷者,可先用小艾炷灸起,每壮递增。但特殊情况下也可酌情灵活运用。
; (二)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
1.禁忌症
(1)禁灸病症:外感或阴虚内热证,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亦不宜灸治。
(2)禁灸部位:心脏、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颜面,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
; 2.注意事项
(1)施术严肃认真,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淮瑞风S5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奶茶烤串策划方案.docx VIP
- 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手册.pdf VIP
- 2025年党建知识测试复习卷含答案.docx VIP
- 10《往事依依》课件(共25张PPT).pptx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中国移动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战略及党建知识测试题 .docx VIP
- 透析病人低血压个案护理.pptx
- (优质!)50500-202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旧版本的主要变化逐项对比分析.docx VIP
- 驾驶员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