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

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一、理清情节 1.第一部分,写“我”受伤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2.第二部分,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自己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3.第三部分,写“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一个原文科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二、鉴赏人物 “我”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中早熟,还是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单调的生活,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受了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对青年真实的状况。 三、研读文本 1.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突出反差 2.“我”一直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我”一直想明白战地医院是什么地方,小说采用悬念的方法来处理,这样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为何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题? 四、小说主题 反战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反映了被迫充当炮灰的德国青年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小说同时也对纳粹德国青年一代欺骗教育进行批判,从而揭示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所在。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流浪 人,你若来斯巴……》,中篇小说《火车正 点》( 《正点到达》)《丧失了名誉的卡塔 琳娜·勃罗姆》,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那 里?》等。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 成名作《正点到达》已成为联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有人说伯尔是德国的“良心”,他的作品始终在讨伐战争,1985年他去世以后,连联邦总统都亲自为他抬棺材送行。 “我”成炮灰,在战争中受伤 教室变医院,战争毁灭文明 比较阅读《一个的遭遇》与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 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 《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 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 (1)、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 《一个的遭遇》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 《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 (2)、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 索科洛夫是悲伤的, 《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 ?? (3)、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 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 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 不同之处是: 《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 《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