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儒学的兴起专练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儒学的兴起专练
一、选择题
1. “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
A.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           B.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
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           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
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3.“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4.《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竣法         D.儒表法里
5.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一经闻四祠,苔责三十。甚,革胙(祭品)除派。”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合乎三纲五常                 B.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
C.体现宗法文化的延续性         D.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
6“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7.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8.《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武帝时,“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B.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C.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D.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
9.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0.“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1.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