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练.docxVIP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练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练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3.《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4.《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B.要及吋播种、除草、灌溉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5.常德澧县城头山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这一考古发现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一特点 A.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B.各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性 C.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D.南稻北粟的作物分布结构 6.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入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家庭 A.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7.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8.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9.《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11.《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 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