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

* Slide 37 IDNT是个有积极意义的研究,证实就主要终点(包括血肌酐升高一倍,发展 至ESRD或死亡)而言,和对照组相比,伊贝沙坦组的危险减少了20%。和氨氯 地平相比,减少了23%(p=0.006)。1 这一结果独立于伊贝沙坦的降压作用之 外;事实上,在氨氯地平组和伊贝沙坦组中,用药后血压基本相同(伊贝沙坦 组,141/77mmHg;氨氯地平组,140/77mmHg)。就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而 言,这三组并无差别,这可能与IDNT所涉及的时间和患者数不足有关,而 且,既往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报道均为中性,没能发现某一类型药物优于另一 类。这样,伊贝沙坦和其他常厄贝沙坦血压药物,包括氨氯地平,利尿剂, β阻滞剂等一样提供了相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IDNT证明,伊贝沙坦安全性 高,耐受性好,和对照组及氨氯地平组相比,SAE的发生率更低。 1、Lewis et al, 2001. * Slide 38 PRIME是一项具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其首次证明,在高血压伴早期和晚期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伊贝沙坦能减少发病率/死亡率硬终点事件的发生。伊 贝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已超出了它降压作用所应带来的肾脏保护。 在PRIME中,伊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和晚期肾脏病变阶 段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均作了评估。在IRMA2中,就主要终点而言(发展 至明显的蛋白尿),和对照组相比,伊贝沙坦组的相对危险性降低了70% (P0.001)。在IDNT中,就主要终点而言(血肌酐升高一倍,ESRD,或死 亡)1,与对照组相比,伊贝沙坦的相对危险性降低了20%(P=0.02),与氨氯 地平组相比,伊贝沙坦的相对危险性降低了23%(P=0.006)2。伊贝沙坦和其 他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氨氯地平,利尿剂,β阻滞剂等)一样,提供了 相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这与IDNT试验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可能不足以检测出 差别也有关系。 1、Parving et al, 2001a. 2、Lewis et al, 2001. * 前面讲到,ACEI在糖尿病中的优势与其阻断RAS系统有关,那么另一类也作用于RAS系统的药物ARB能否在降低ESRD危险性方面有所突破呢? 从作用机理方面探讨,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ARB从作用机理上比ACEI有优势。 ARB虽然与ACEI一样作用于RAS系统,通过阻断AngII的作用而控制血压和保护靶器官。但是二者的作用水平不同,ARB是通过阻断AT1受体而起作用的,因此: 1)ARB直接阻断AT1受体的有害生理作用:例如血管收缩、肾小球硬化、水钠潴留等。同时ARB不会象ACEI那样产生AngII的逃逸现象。ARB对AngII的阻断更彻底和完全。大量研究高度支持ACEI的多数肾脏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结合而发挥的。因此,理论上ARB的保护作用更有优势; 2)阴阳效应:阻断AT1受体反馈性升高血浆AngII水平,从而增加对AT2受体的刺激,表现AT2受体的有益生理作用:例如血管舒张、抗增殖和缓激肽释放。(当然,由于ACEI同时阻断缓激肽的降解而升高了缓激肽水平,可能产生有益的作用) 可见,由于作用机理方面的差异,作为同样作用于RAS系统的ARB,在对糖尿病的ESRD终点方面,可以期待比ACEI有更好的表现。 Balcells E, Meng QC, Johnson WH, Jr., Oparil S, and DellItalia LJ. Angiotensin II formation from ACE and chymase in human and animal hearts: methods and species considerations. Am J Physiol 1997;273(4 Pt 2):H1769-H1774. Petrie MC, Padmanabhan N, McDonald JE, Hillier C, Connell JM, and McMurray JJ.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and non-ACE dependent angiotensin II generation in resistance arteries from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01;37:1056-1061. 对RAAS系统阻断的差异:ACEI vs.ARB Balcells E, et al. Am J Physiol 1997;273(4 Pt 2):H1769-H1774. Petrie MC, et al.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