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跨国战略管理
中国企业的跨国战略管理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概述 跨国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战略管理对策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概述 解放前: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华润公司在香港开设境外企业,但数量少、规模小 起点:1979年北京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与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合办“京合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阶段(1979-1986):起步阶段 尝试性阶段 投资主体:中央部委级专业公司和各省、直辖市所属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海外投资兴办合资、合作和独资经营,大型国有外贸公司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小企业很少 投资规模:极为有限: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投资产业分布:餐饮、建筑工程承包、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业,制造业很少。 第二阶段(1987—1990):迅速成长阶段 企业数量、投资金额有了突破性进展 投资规模仍极为有限 投资主体:由大型外贸、外经贸企业逐步扩大到大中型工业企业:如首都钢铁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 投资地区:扩大到全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行业:餐饮等服务业向资源开发、机械制造加工、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制造业20多个行业扩展 1990年超过200多家,投资规模达3.67亿美元。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数量猛增:2003-2006年4年的投资占了28年的60%。 特征: 1、规模大: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成长,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飞跨国公司:联想、华为、UT斯达康、优派、鸿海等等。 2、行业分布:技术密集制药行业产生了新的华人跨国公司:美国华生制药、万全科技。香港的和记黄埔公司1999年首次进入世界100家跨国公司行列,排名48位。2004年中信集团排名94位。 2010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排行榜中华人跨国公司将达70%左右。中国大陆的将达10个左右。全球跨国公司100强中两岸三地跨国公司将达5个,在电讯行业将有一流地位 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的行业:中石油、中石化、海尔、联想等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还有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民营企业 投资方式:跨国并购成为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2003年TCL并购法国汤姆森、2004年联想并购IBM—PC,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投资地区进一步分散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尤其向欧美的投资增加 2006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全球排名为13位。 总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格局形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四种类型 寻找低成本型:越南、印尼等周边国家,效益比较好 扩大市场型:目的为避开贸易壁垒、节约成本,如加拿大的投资生产产品后出口到美国。 寻求资源型:获得战略资源,如石油、木材、矿石等投资,中石油、中海油等投资,一般不考虑经济效益,是战略性资源的对外扩张。 利益驱动型。综合考虑各种收益,如塑造跨国公司的形象、获得广阔的融资来源等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 起步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2007年中国有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1万多家。 投资规模依然小:2006年中国对外投资净额为906.3亿美元,占全球流量和存量的2.72%和0.85%;单项投资规模也小,2005年100万美元的投资占90%,500万美元以下的只占2.3%。平均投资规模为100万美元。,发达国家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 投资主体多元化:2006年国有企业占26%,私营企业占12%(福建、浙江),制造业占53.4%,批发和零售业占14.3%,建筑业6.1%。中央企业外,各个省的比例也提高。 投资行业多样化:服务、制造业、研发全方位的发展。 投资区域分布广。 投资方式多样化。 二、中国企业跨国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滞后 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不合理 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2006-2008年中国无一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 缺乏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 邓宁是在研究了67个国家1967-1975年间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的关系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 即一国的对外投资状况与人均GNP呈正比例关系, 即随着人均GNP的增加,该国的对外投资数量将出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从这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理论在分析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NP表示)之间的关系方面,基本符合各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规律。 1979-1991年中国经历了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都很小,粗略计算得出,这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11.15%; 1992年以来,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一定规模,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断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课整理书包有条理(课件)-一年级上册劳动鄂教版.pptx
- QJ 2850A-2011 航天产品多余物预防和控制.doc
- 2025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含视频).pptx
- 消防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v2.pdf VIP
- 《智慧运输运营》课件——项目七 物流运输决策.pptx VIP
- Unit 7(单元解读课件)-八年级英语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pptx VIP
- (2021-2025)中医医院“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pdf VIP
- 活在课堂里 课件.pptx VIP
-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docx
-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