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阜阳汉简介绍
安徽阜阳汉简介绍
(摘自/f?kz=220387336)
阜阳古称颍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周时,阜阳境内为胡子国。战国末年,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今阜阳太和县),阜阳曾一度成为楚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秦汉以后,阜阳历为郡、州、府治所以及众多王、侯的封地。由于其地理形势是“襟带长淮,控扼陈蔡”、“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明·李宜春《颍州志·形胜》),所以两千多年来,阜阳一直是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枢纽。至今,古城遗址遍布全城及周边四邻,地下文物也极其丰富,闻名中外的阜阳汉简,就出自阜阳县双古堆汉墓。? 双古堆位于阜阳市西南郊约一公里处。原是座高出地面20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70多米的双顶大土堆。传说历来黄河泛滥,阜阳四周一片汪洋,惟双古堆像孤岛一样伫立水中,水涨,古堆也随之升高,再大的水也难以将其淹没。因此,世代相传双古堆是仙人的住宅。1977年春,当地罗庄人在古堆前建窑,挖出了几个陶制的马头,同年7月,经上级批准,阜阳地区博物馆会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阜阳县文化局,对古堆进行了科学的挖掘和清理,方才揭开双古堆之谜。由出土器物上的铭文和纪年得知,原来双古堆是西汉初年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夫妻的合葬墓(详参《文物》1978年第8期,《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两墓中除出土漆、铜、金、玉器等文物二百余件外,还发现了大批竹简和三块木椟。作为随葬之物,这批竹简已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 简,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纸发明以前,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写在竹片上的叫简,写在木片上的叫牍或曰札。将简片编缀成册,谓之竹(简)书,但也统称为竹简。阜阳出土的这批简,因为是汉代的,故被名之为阜阳汉简。? 由于年代久远,遭自然侵蚀,尤其墓葬很早以前即遭人盗掘,人为破坏所致,墓已垮塌。棺椁内常年积水,盛放简牍的漆笥已朽坏;加之受封土和椁盖板的重量挤压,笥内竹简变质、变形,不仅散断扭曲,颜色发黑,而且彼此交错粘结成形如刨花板状物,难以将其剥离开。后经国家文物局文保所专家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加以揭剥,才使这批简牍最终得以重现世间。? 这批竹简,破碎残缺,是历年出土竹简中受损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大多是些碎片,已难以统计完整的片数。竹简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其薄如纸,用三道绳编组。今简片最长的存字24个,少则仅一两个字。经专家十数年不懈的努力,现对汉简的基本内容已经摸清。尽管烂简断编,但阜阳汉简残存的文献仍非常丰富。计有:《诗经》、《苍颉篇》、《周易》、《万物》、《庄子》、《楚辞》、《年表、大事记》、《相狗经》、《刑德》、《日书》、《算数》、《行气》、《干支》、《作务员程》、《天文杂占》、《吕氏春秋》(其中有些书名为整理者根据内容所拟定)等;木椟为书籍篇题,内含《说苑》、《新序》和《孔子家语》等部分内容。? 由上列书目,可以看出这批简书有半数以上属古佚书,在《汉书·艺文志》中不见著录。班固《艺文志》原本于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和《七略》。可以想见,这些所谓佚书恐怕至迟在西汉末年即已不存于世,至今已湮没两千多年了。它们之重新被发现,一方面丰富了古代历史的内容,修正了史书的记载;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校勘某些传世古籍的依据和研究语言文字的原始素材。? 阜阳出土汉简,不仅是安徽考古史上的首次重大发现,值得安徽人民骄傲、自豪,而且,这些汉简更是祖国文物瑰宝园地中的一朵耀眼夺目的奇葩。? 这批被文物考古学界誉为稀世之宝的阜阳汉简,其珍贵之处就在于:第一,简书种类多? 阜阳汉简包括近二十种古代典籍,书种繁多,而且内容包罗万象。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无所不有;就内容而言,则医药卫生、童蒙教育、天文计算、星相卜卦、天干地支、行气养生、建筑工程、器物制造、农产品加工、相狗术等无所不涉。在国内汉简发掘史上实属罕见。近百年间,国内汉简已有多次出土。首批汉简发现于1907年,为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从敦煌长城烽燧遗址中所得。1930—1931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于甘肃北部额济纳河流域(古代泛称“居延”或“弱水流沙”)汉代遗址发掘竹、木简一万多枚。而大规模的汉简出土则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至1976年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在破城子共获二万余枚汉简,这是我国历来发现古代简牍最多的一次。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简牍一千二百余枚,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汉简出土。大部分汉简多发掘于西北地区,但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地多处都有所创获,数量不等。其中,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简和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均曾轰动于一时。早期汉简就内容来看,“大部分是边戍文书,极少六艺诸子杂书”(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第291页)。70年代出土的汉简,情况也多类此。且书简种类以比较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精品推荐)..doc VIP
- 2025年演出经纪人演出经纪短期经纪合同法律性质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2025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工会业务知识)题库.docx VIP
- NB1001-2023年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docx
- 体育与健康三年级上 田径 大单元学历案.docx VIP
- 026基于PLC的某景区景观设施控制系统设计.doc VIP
- 社会医学课件:社区卫生服务完整版.ppt VIP
- SYNTRON森创LS系列低压伺服驱动器使用手册(适用于SMDM一体机).pdf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院级师资考核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收当、续当、赎当查验证件(照)制度.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