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杀线虫剂的研究.doc

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杀线虫剂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杀线虫剂的研究

PAGE PAGE 127 植物線蟲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殺線蟲劑的研究 翁忠賀1 王志偉2 (1海南禾侖高新技術有限公司,2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學系) 1 植物線蟲問題 植物線蟲寄生於包括農作物在內的許多植物,全世界因線蟲危害以及因此引起的符合病害給農業生産造成得損失據估計每年約1000億美元。特別是在溫室和大棚中,植物線蟲生存時間長,密度大,給園藝作物帶來嚴重的危害。因此如何控制和消除植物線蟲的危害在全世界範圍內已引起了廣泛的重視。 在中國,危害大的線蟲是植物根結線蟲Meloidogyne spp.。植物根結線蟲在溫帶到亞熱帶的廣大地區都有分佈,它們寄生於700多種植物當中,包括葫蘆科,薔薇科,禾本科以及其他科的主要作物當中,給蔬菜和水果生産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損失。目前Meloidogyne屬在國際上有70多個有效種得到確認。其中在中國,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Mi), 花生根結線蟲M.arenaria等4種根結線蟲是最常見的,其中Mi是分佈最廣,危害最大的一種。目前植物根結線蟲的主要防治方法還是化學防治。但是,由於其使用造成的環境污染,一些能比較有效的化學農藥(如呋喃丹)己被禁用(如海南省),而其他新的化學農藥還不能滿足用戶在這些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全世界範圍內長期大量的有毒化學農藥的使用,特別是在溫室和大棚中的使用,已經造成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地力下降,食物安全等嚴重問題。因此,開發出一種安全有效、使用簡單、對環境和生態不會造成壓力的防治植物線蟲的新型製劑己迫在眉睫。 2 植物線蟲的防治途徑 目前防治植物線蟲的途徑主要是化學防治,而抗性植物的利用、作物輪作以及生物防治手段則作爲輔助手段尚在開發之中。在現代農業體系下,特別是設施園藝生産,劇毒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給農業生産、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因此,社會需要一種有效的、環境友好型的、容易使用的新型殺線蟲劑,爲可持續農業服務。很多科研人員希望通過生物手段來達到這一目標。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廣泛的開展研究和探索植物根結線蟲的生物防治的途徑,植物線蟲的生防製劑的開發競爭在國際上相當激烈。 許多天敵包括寄生真菌、捕食真菌、昆蟲、微小動物、細菌、病毒、無脊椎動物是可能用來防治線蟲的材料。真菌對線蟲的防治作用早在1888年Zopf就報道了,到現在爲止,已有400多種真菌被發現對土壤中不同的線蟲有防治效果。有關我國的線蟲病原真菌,雲南大學的張克勤教授的專著《線蟲病病原真菌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作了詳細的闡述。線蟲病原真菌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捕食真菌,一類是卵寄生真菌。過去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線蟲捕食真菌,節叢孢屬真菌Arthrobotrys spp,就是代表之一。最近,卵寄生真菌受到了更大的關注。淡紫擬青黴Paecilomyces lilacinus已經成新的開發熱點。法國用線蟲捕食真菌開發出Royal 300和Royal 350等製劑用於園藝作物的根結線蟲防治。菲律賓用卵寄生真菌P.lilacinus也已開發出防線蟲製劑Biocon用於馬鈴薯的根結線蟲防治。雖然這些生防製劑已經商品化,但效果並不理想。線蟲病原真菌和線蟲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生防製劑的效果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我國也有一些科研院所,大學和公司也正進行著類似製劑的研究和開發。 在細菌方面,用Psedomonas spp.以及Pasteuria spp.等也都是有魅力的開發物件,科研人員已經利用穿刺巴氏菌P.penetrans開發出一種新型的線蟲生防製劑,用於設施園藝中的線蟲防治。 作爲防治線蟲的生防製劑另一種形式,日本正在研究Streptomyces ssp. 所生産的生理活性物質。此外,線蟲,蟎類等土壤小動物,也有線蟲捕食的功能,AM真菌,植物內生真菌等對植物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的真菌也能給植物帶來一定的抗性。然而,最成功的線蟲生防製劑可能還是穿刺巴氏菌製劑。 3 穿刺巴氏菌 自從1940年首次從Pratilenchus sp.中發現Pasteuria sp.以來,已從96屬205種線蟲發現過這類細菌。其中主要有根結線蟲中的穿刺巴氏菌P.Penetrans(Pp),根腐線蟲中的P.thornei以及胞囊線蟲中的P.nishizawae等。 Pp以抱子態存在於自然界,它能從Meloidogyne spp.二齡幼蟲的表皮入侵,感染線蟲,便土壤中線蟲的密度和活動能力顯著降低,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Pp有著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溫度,濕度,以及包括化學農藥在內的化學物質有著良好的抗性。它與Meloidogyne spp.之間有著嚴格的宿主特異性,這使得它對環境和其他生物十分安全,但同時也給它的人工培養帶來困難。儘管許多人知道Pp對線蟲的生物防治很有潛力,它的難培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