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红斑狼疮.pptVIP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 流行病学 占LE患者的10%~15%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3:1) 年龄:中青年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面、颈、上胸、肩背、上肢 皮损特点:主要表现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两种形态,丘疹鳞屑型表现为红斑丘疹,上覆薄层非粘着性鳞屑;环状红斑型表现为小红斑扩大,中央消退,外周为环状水肿性红斑,少许鳞屑 临床表现 呈光敏性,预后不留瘢痕,多有色素改变 环状红斑型病情稳定 丘疹鳞屑型易倾向于SLE 常伴关节痛、发热、口腔溃疡、浆膜炎 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少 实验室检测 HGB、WBC、PLT减少 ESR增高 Ig增高 80%ANA阳性 60%~70%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 组织病理 类似DLE 无明显角化过度、毛囊角栓、表皮萎缩和基底膜增厚 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较轻 表皮-真皮界面液化更显著 直接免疫荧光 表皮-真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不规则颗粒状线性沉积 皮损区:阳性 正常皮肤:10%~25%阳性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皮损特点及分布、实验室检测 鉴别诊断:银屑病、环形红斑、离心性环形红斑、 Sweet综合征 治疗 1.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心理 避免日晒、受凉 避免使用光敏性药物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精神创伤 治疗 2.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乳膏 治疗 3.内服药物治疗:为主 抗疟药:氯喹或羟氯喹 糖皮质激素:中小剂量20~45mg/d 沙利度胺 氨苯砜、雷公藤多苷 免疫抑制剂:病情重、顽固或激素疗效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流行病学 美国发病率为50/10万 非洲国家发病率略高 中国缺乏发病率报道 育龄妇女多见 男女之比为1:9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多种多样 发热、关节痛、面部蝶形红斑最常见 血液系统受累或肾炎也可首发 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90% 蝶形红斑 盘状红斑 指趾末端血管炎 狼疮发 口鼻粘膜溃疡 临床表现 2.系统损害: 关节肌肉:关节肿痛、无畸形、肌痛 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WBC、PLT减少 肾脏:肾炎、肾病综合征,与预后相关 心血管: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 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胸膜炎、间质性肺炎 精神神经:表现多样,急性期或终末期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其他:口干、眼干、眼底白斑、视盘水肿 第二十章第一节 红斑狼疮 教学目的: 1.掌握:红斑狼疮的临床分型、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要点 2.熟悉: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 3.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红斑狼疮的临床分型、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教学难点:红斑狼疮的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 概述 1.结缔组织病: 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与免疫相关,累及多器官系统中疏松结缔组织的疾病 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热 重叠综合征、混合结缔组织病 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临床经过慢性持续 共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粘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和血管炎 概述 2.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一种全身性、慢性、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病谱性疾病,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型 病因 1.遗传因素 亲属患病率:0.4%~5% 同卵双生子:高达70% 多基因遗传:50多个相关基因位点 病因 2.性激素 育龄妇女发病率高 妊娠诱发或加重 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可使小鼠病情加剧,雄激素可缓解病情 病因 3.环境因素及其他 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 青霉素、肼苯哒嗪、普鲁卡因、异烟肼等 感染:链球菌、EB病毒 精神创伤、外伤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自身抗体: 20多种 抗核抗体(ANA)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 盘状红斑狼疮(DLE) 流行病学 发病率:0.4%~0.5%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3:1) 年龄:中青年(20~40岁) 与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头面部 皮损特点:境界清楚的扁平盘状红斑,上附有粘 着性鳞屑,中央萎缩、色素减退,周 围色素沉着 自觉症状:无或轻微瘙痒灼热感,光敏感 全身症状:无或轻微,少数低热、乏力 临床表现 局限性DLE—皮损仅累及头面部 播散性DLE—皮损累及躯干及手足四肢 病程:慢性,5%可发展为SLE 预后:良好,极少数可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