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孤僻心理-华南理工大学.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孤僻心理-华南理工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孤僻心理-华南理工大学

专题五 学会与人交往 一则小故事 一位青年人拜访年长的智者。青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即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做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些;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做自己。”青年问道:“如何理解把自己当自己,如何将四句话统一起来?”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丁瓒教授 人与人之间相互形成的积极态度(彼此注意、欣赏、仰慕等)或喜爱的情感,就是人际吸引,它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人际吸引影响因素 (1)空间距离 老狼的歌《同桌的你》形象地表现了空间距离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空间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居住地、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接近的人更易产生亲密关系。 当然,也有例外,如近距离与人际排斥:如果对象有负面的特性,空间距离近反而会增加反感。 (2)交往频率 交往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较密切的关系。 曝光效应:研究发现我们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 (3)外表和容貌 亚里士多德: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巨大的推荐书。 外貌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在哪一种文化背景中,美貌都是一种财富,都令人向往。虽然我们常被告诫“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但各种实验还是证明了,外表对影响人们的吸引力和交往。 (4)才能 一般来说,人们喜欢那些聪明、有能力的人。 但有研究发现,群体中最有能力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 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是在一定限度内在 正比关系。超出一定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5)相似与互补 相似性与人际吸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互补性与人际吸引:许多夫妻、朋友或搭档在“取长补短”中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对方一些自己缺乏的能力或个性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 D.A.Taylor,1973):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交往及情感的由浅入深,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第三,感情交流阶段。关系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表现更为亲近和信任;共同的情感领域也不断扩大,沟通和交往的内容更多涉及私人内容;情感卷入较深,相互都有情感上的较大的投入,交往的模式超出正式范围,常可坦诚相待、直言相告。 第四,稳定交往阶段。高度的心理相容,表现为相互接纳程度很高;自我表露更深更广,向对方几乎完全开放,毫不掩饰;关系牢固,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甚至分享袭击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一)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先入为主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观察者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与评鉴性的判断。 A君的性格 精明的 勤勉的 冲动的 善辩的 倔强的 嫉妒的 B君的性格 嫉妒的 倔强的 善辩的 冲动的 勤勉的 精明的 A 第一次考试为甲 第二次考试为甲 第三次考试为乙 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失利 B 第一次考试为乙 第二次考试为乙 第三次考试为甲 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得甲 首因效应的启示 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