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际论语诠释转型的动因及特点-江苏社科联.PDFVIP

唐宋之际论语诠释转型的动因及特点-江苏社科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之际论语诠释转型的动因及特点-江苏社科联

文学研究 唐宋之际《论语》诠释转型的动因及特点 乔 芳 内容提要 中唐以降至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和转折时期,中国传统经学和儒 学也出现了转型发展。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实现了转型。学者们一方面对《论语》版本传抄和文字正误 等问题提出质疑,甚至有勘校和修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尊崇倾向。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学者们怀疑 甚至勘校《论语》,是希望廓清《论语》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以冀通过调整经籍,恢复《论语》及孔子 思想的原始面貌,从中寻绎指导现实社会变革的思想武器,疑改的终极目的是尊崇。 关键词 中唐 北宋 《论语》 经学 尊经崇圣 乔 芳,江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12013 中唐以降至北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进入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和转折时期,至北宋时期基本定型, 社会呈现出新面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经学与儒学发展的过渡和转折时期,硕学鸿儒们为了扭 转社会风气和学术走向,突破原有思想和解经方法的束缚,大胆怀疑经典,改易经传,通过“重为注解” 儒家经典,为儒学复兴和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建构铺路、奠基。《论语》作为研究孔子和原儒 思想最直接、最可靠的文本,得到唐宋诸儒的一致推重。在时代变迁和学术转型的洪流中,富有使命 [1] 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学者们革新《论语》诠释方法,以冀“括《五经》之英华,使夫子微言不绝”。他们对 《论语》版本传抄和文字正误等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相应的勘校和修改,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尊孔崇 《论》倾向。站在历史的横断面上考察,怀疑和尊崇恰是同一问题的两个向度,其实并不矛盾。 一、历史变迁:怀疑改易应时肇始 以安史之乱为标志,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和转折时期。此时,儒学受到释道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论语》诠释研究”(16BZX04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宋《论语》诠释研 究”(15ZWB001),江苏大学高级技术人才启动基金项目“北宋《论语》诠释演进路径研究(15DG111)阶段性成果之一。 [1]梁肃:《陪独孤常州观讲〈论语〉序》,《全唐文》,董诰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270页。 江苏社会科学2017/6 · · 185 唐宋之际《论语》诠释转型的动因及特点 思想的冲击独尊地位丧失,以《五经正义》为代表的官方经学株守师说,无所创新,严重禁锢了学术思 想的发展,既难以使盛唐气象常在,又无力解释和消弭新的社会矛盾,不能为转型期社会提供强有力 的思想理论与动力支撑,复儒学之独尊、济风俗之衰微便成为中唐后儒学发展的时代使命。为此,众 多新型学者们摒弃汉唐注疏之学,将目光聚焦儒家义理,企求变风济俗,振衰图治。对《论语》的怀疑 肇始于这一时期,《新唐书》载啖助语:“《论语》孔子所引,率前世人老彭、伯夷等,类非同时;而言‘左丘 [1] 明耻之,丘亦耻之’。丘明者,盖如史佚、迟任者。”踵其后的唐代学者们几乎均有所贡献。 许勃《论语笔解序》:“噫,齐鲁之门人所记善言既有同异,汉魏学者注集繁阔,罕造其精。今观韩 [2] 李二学,勤拳渊微,可谓窥圣人之堂奥矣,岂章句之技所可究极其旨哉!”韩愈和李翱既是中唐时儒学 复兴运动的理论先锋,也是实践大家。二人合撰的《论语笔解》不仅诠释方法与“章句之技”殊异,释 《论》理路也有很大区隔。如《雍也》篇“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韩愈认为“‘直’当为‘德’字之 [3] 误也,言人生禀天地大徳”。以“直”为“德”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