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格式 整理分享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 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 105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要,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其次鲍曼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等。 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占首位,金葡菌、肠球菌等。 真菌逐步增多。 危险因素: 年龄 70岁,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差,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VAP. 原有肺部疾病:慢阻肺等,气道黏膜受损,清除机制下降。 基础疾病 口咽部定植误吸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医源性因素 人工气道建立 机械通气时间 留置导管导致误吸、反流 药物因素 呼吸机管道消毒管理不当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痰细菌培养SOP 标本的采取: 一、自然咳痰的要求 1、患者清晨留取,留取之前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 2、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无菌生理盐水)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 3、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容器中。 4、标本量≥1ml ,并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5、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争取20 分钟内送达微生物室。不能即刻送检者保存于冰箱冷藏,不能冷冻,不能超过2h。 2、标本验收不合格者,重新留取。 血管相关性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败血症 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