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比山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母亲的恩情比山高

母亲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永世不能忘 ——写在母亲去世二十年 关振多 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年了,早就想写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母亲一生经历的苦难事情太多了,不知从哪里说起,也不知说哪些事情才能表现出母亲的伟大和她那无私的母爱来,思前想后不得要领。世间母亲对子女的慈爱是相同的,然而,母亲养育儿女所遭受的苦难却各有不同。我以为只有把母亲是怎样养育我们的艰难困苦写出来,就是对母亲的感恩,就足以祭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 母亲是1927年出生在东北地区的农民家庭里,饱受过战火纷飞和社会动荡的苦难,贫苦的生活迫使她从小就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作,铸就了她吃苦耐劳的品格。母亲没有文化不识字,但她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相夫教子,懂得勤俭持家,懂得怎样过艰苦的日子。 解放以后她带领着我们兄弟几个,跟随着父亲从辽宁一路支边来到了内蒙古,一头扎进了荒凉的阴山山脉,狼山脚下。她离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坚强地承担起一个妻子和母亲的重任,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像春蚕一样吐完全部的丝,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儿女,把自己燃成灰烬。 母亲是一个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然而,母亲肩上的担子要比其他有工作的母亲们更加劳累繁重,在她有生的六十九年里,没有一天不是在埋头苦干着,家庭妇女这个词在她身上的定义是“超强劳作的妇女”。 平淡春秋久,从容日月长。 母亲虽然在新社会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初级阶段里,老百姓家家都过着不富裕的日子,我家子女多,生活条件差,长期处在节衣缩食的环境之中。母亲一辈子都在节俭和操持中度过,按她自己的话说“我这一辈子就是来受罪的”。她为了家庭,为了子女,吃了一辈子苦,受了一辈子罪。 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她常说:人穷志不能穷,人活着要有志气。她知道别人家也都不富裕,她自己可以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们不挨饿受冻,就是再困难也不向别人张嘴、伸手。在那个年代里,除了父亲工资家里就再也没有别的收入了,母亲用她那双手,一刻不停地缝补浆洗,辛勤劳作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家弟兄七人,没有女孩,我们身上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穿小了再给老三,蓝色的衣服穿成白色的了,母亲就用铁锅再把它们煮染成蓝色的,衣裳上全都布满了补丁,只有过年的时候每人才能穿上一套新衣裳。尽管我们穿的是旧的、打着补丁的衣服,但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从来没有出现衣衫褴褛或者缺钮少扣的现象,而且是冬穿棉,夏穿单,什么季节就有什么衣裳替换。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一年我们家已是一个七口之家,要想解决一家人不挨饿的问题,母亲几乎拼上了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瓜菜代”的,母亲为了填饱我们兄弟几个的肚子,她整日里四处奔波,春天挖野菜,秋天晒干菜,为家里尽可能多的储存过冬的食物。 到秋天,父亲单位食堂的菜窖都要储存冬菜,白菜要切下菜根和老帮,萝卜、蔓菁也要切下樱子才能储存,单位的家属们参加义务劳动,谁切下来的菜帮子、菜缨子就作为劳动报酬,就是谁的。母亲为了多得到一些,一干就是一天,年龄大的哥哥们用口袋和柳条筐把菜帮和菜缨子搬扛回家,晒干以后储存起来冬天吃。这些干菜煮熟以后味道十分难闻,吃在嘴里嚼不烂,难以下咽。那个年代,饿红了眼的人只要能填饱肚,那管它是什么味道呢。 母亲就是靠这些“瓜菜代”才使得我们一家人渡过了灾荒,才使得我们弟兄们没有挨饿受冻,全都健康成长着。 几年以后,国家的经济形势好转了,但是我们家的生活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我们已经有弟兄六人了,全都是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饭量也在不断加大,“半大小子,吃塌老子”,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就成了我家的首要任务。那时候粮站供应的粮食比例是百分之六十的粗粮,百分之四十的细粮。那些家庭生活状况好一些的,吃得比较精细一些,就会用一斤半粗粮去兑换一斤细粮。母亲就用我们家的细粮去换别人家的粗粮,让我们多吃上一口饭,不至于挨饿。 那时候上学虽然只收三元钱的学费,家里弟兄几个的学费和书本杂费加在一起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母亲讲:我是一个睁眼瞎,说啥也得让孩子们念上书。她省吃俭用让我们弟兄几个全都背上了书包。每当考试和放假以后,我把通知书拿回家,母亲看见我的语文、算术考试成绩都是100分时,她的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是我最得意的时候,借此机会提出买一个铅笔盒或者是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母亲这时候总会答应我的要求的。 在我上中学时候,母亲就已经是头发花白了,由于过度的付出和劳累,只有四十岁的她看上去就已经是一个老年人了。看着别人的母亲都比我母亲相貌年轻,我不解的向她问道:妈妈你怎么这么老啊?母亲回答:养活你们七只狼我能不老吗?母亲去世后,在想念之余翻出家中的老照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照片上母亲的容貌还是很年轻漂亮的,真的是我们这些喂不饱的狼,吃掉了母亲的年华和容貌,最终喝干了她的血,她是为了哺育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