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务公司码头改造水上沉桩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州市过船港务有限公司码头结构 加固改造工程 沉桩施工方案 中交二航三公司过船港务有限公司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目 录 1.工程概况 3 2.自然条件特点分析 3 3.工程特点. 7 4.施工总流程. 7 5.施工方法. 7 6.施工进度计划. 15 7.劳动力计划 15 8.质量管理措施 16 9.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17 10.附图 18 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 本工程位于扬中河段太平洲左汊的左岸,如泰运河河口下游侧,属泰州港泰兴港区过船作业区,上游紧邻新浦化工有限公司化工码头,下游与泰州市过船港务公司万吨级通用码头扩建码头相连。 2、工程结构概况 泰州港泰兴港区过船作业区泰州市过船港务有限公司万吨级通用码头原为1个1万吨级通用泊位,现按满载靠泊3.5万吨级散货船泊位(利用下游码头36m岸线)进行加固改造。原码头的建设规模和功能保持不变。 本工程主要包括:拆除原码头1#、2#、8#、14#、20#、27#共6榀排架部分梁、板等结构,在拆除结构位置新建5个靠船作业墩台,其中1#系靠船墩尺寸为7×12m米(纵向×横向),其余4个系靠墩尺寸为7×10m(纵向×横向),每个墩台下部桩基均采用7根Φ1200mmTSC预应力管桩;新建系靠船墩台前沿竖向设置SUC1000H两鼓一板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横向设置DA-A300H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系靠船墩台上部设置1000KN系船柱。将利用的下游码头36m段竖向布置的DA-A500H橡胶护舷更换为SUC1000H两鼓一板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 3、 基桩情况 本工程码头共35根ф1200mmTSC+PHC组合桩,上节32m采用ф1200mm预应力TSC桩,下节采用ф1200mmPHC桩。单根桩长49m~51m。打设分直桩和斜桩两种形式。详细数据见下表: 附表一: 部位 桩长 (m) 斜度 桩顶标高(m) 数量 (根) 桩型 备注 新 建 墩 台 49 12:1 3.04 19 ф1200mmTSC+PHC组合桩 50 0 4.04 1 51 5:1 4.04 15 2、自然条件特点分析 2.4.1项目建设地点气象情况 (1)气温:多年平均温度15.20C,多年最低气温-14.4 C,多年最高气温38.OC; (2)降水:年平均降水1002.6mm, 年最大降水量1342.5 mm,年最少降水量583.9mm; (3)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0% ,7、8、9月份的相对湿度显得较大;历年最小相对湿度:63% ;最大湿度为87%; (4)风况:年平均风速: 3.1m/s ;多年最大风速:20.0m/s;6级以上大风天数: 年平均15天;历年最多49天;8级以上大风天数:年平均8天;历年最多26天。 (5)雾况:年平均降雾日:29.6 天; 2.4.2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2.4.2.1水文 水位及潮差:多年最高潮位:5.83 米(黄海高程,下同):多年最低潮位:-1.10米;最大潮差:2.65米 ;最低潮差:0.01 米 ;平均涨潮历时:3小时50分平均落潮历时:8小时35分。 流量:最大洪峰:92600m3/s(1954 年8月1日);平均洪季流量:40400 m3/s ;平均枯季流量:21400 m3/s ;多年平均流量:28500 m3/s ;最小枯水流量:4620 m3/s 。 2.4.2.2地质条件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勘区场地岩土层分布自上而下描述为: 据勘察,场地埋深54.0m(入土深度)以内土层可细分为11层,分述如下: I素填土:亚粘土,亚砂土为主,混块石,碎石,分布于分布于江堤,无孔揭露,厚2米左右。 II 1 浮淤:亚粘土为主,夹粉砂,亚砂土,含有机质,分布于G5、G9孔地段,揭露层1.02~1.37m,层底标高为-10.33~-12.57。该层高压缩性,极低强度。 II 2 粘土:灰黄色,很湿,很塑夹亚粘土,顶部为耕植土,分布于G15、G16孔地段揭露层厚1.50~1.70m,层底标高1.02~1.37。该层高压缩性,低强度。 II 3 淤泥质亚粘土:灰色,饱和,软塑,含腐植,螺壳等有机质,夹软塑~流塑状亚粘土及亚砂土,粉砂薄层,夹层厚度一般1~2厘米,局部可达20~40厘米,具层理,分布于G1~G14、G15~G17孔地段,揭露层厚8.20~16.20m,层底标高-7.13~-14.97该层高压缩性,低强度,非均质,中灵敏度。 II 4 粉砂:灰色,饱和陆域稍密,水域松散~稍密,泥质含量较高,夹亚砂土,层理明显,除G16孔外,各孔均揭露,分布较普遍,揭露层厚1.50~12.0m,层底标高-11.13~-25.13。该层中等偏低强度,为非液化土。 II 5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