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新起点新设计新行动.pptVIP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新起点新设计新行动.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要贯穿课标所有部分 学科课程标准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口号,也不是简单地在课程目标部分进行文字的对接即可,而是要切实落实在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包括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中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逻辑框架.doc 3.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2014(4号)文 要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并开发相应评价工具 案例:关于PISA对“素养”的评价 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世界经合组织一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测评涉及阅读、数学、科学三个领域,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以一个学科为主,评价对象为各国和地区15岁学生 PISA 并不关注对学生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概念的检测,而是更大范围的“素养” PISA关于素养的刻画与评价 PISA数学素养测评框架 内容 情境 过程 三、新挑战、新行动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 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 教改:“改到深处是课程” “改到实处是课堂” ● 立足校本,着眼课程,聚焦教学。课改生态式推进的根基在课堂,课改理想与课程现实的平衡点也在课堂。 ● 当前,亟待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如何融入课程,落实于教学? 校本课程 校本的课程 1.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 ——注意几个关键词 多元 整合 通识 跨界 贯通 特色 (1)通识与跨界 学校通识课的主旨导向——“通” 通用性 贯通性 通融性 通合性 通达性 打破专业边界 追求共同基础 立足普遍适用 视野开阔 学会思考 明白事理 通权达变 通情达理 知识交叉 融会变通 角度交融 观点互补 超越学科领域 注重相互关联 感悟通性通法 同中见异 异中求同 统整综合 整体提升 * *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新起点、新设计、新行动 讨论背景及问题: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深化课改的重心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于学校课程 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被认为是课改新阶段的破题之作 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一新的要求?我们又该如何行动? 一、新起点:如何认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提出的意义? 二、新设计:核心素养如何成为新课程设计 的主线? 三、新行动:如何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 标落实于课程与教学? 一、新起点: 如何认识核心素养提出的意义? 从国内看: 是在总结10多年课改经验基础上,对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课程设计上的反思 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及回应 是当前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一、新起点: 如何认识核心素养提出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4号)提出: 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反思10多年课改之路,取得了 巨大成绩,但仍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 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 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新形势下,课程改革 更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认识、适应和引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