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doc
浅谈“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
木文通过传统的教学工作与学牛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旨在探讨构建 以创新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牛军训模式、创新大学生学导队模式为载 体的“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机制。
关键词: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 融合
[ ]G647 [ ]A [ ]1000-7326(2012)05-0065-02
木文基于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学?学工”融合式工作机制的案例,对高 等院校如何实现教学工作与学牛工作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一课题开展探讨和研 究。
1. “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与学牛工作管理处于平行状态,但在 实际运行过程中,其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等环节依然存在着交叉、重叠、甚至脱 节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1.1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定位偏颇
高等院校部分学牛工 和专业教师对学牛工作与教学工作在人才培 养中作用的认识模糊,定位不清。专业教师往往强调科研,忽视学术;强调教学, 忽视学牛。因此击现专业教师下课之后即离开课堂投身科研活动,然而科研的目 的究竞是什么?大家似乎己经不再去思考。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 学工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其它问题无足轻重。在课堂教学环节只重教书不重 育人,只重授业不重传道。而部分学生工 一味强调学生活动,对学生所学专 业知识所知甚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脱离专业学习,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显 得空洞缺乏说服力。
1.2教学与学工沟通与合作缺乏
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交 流沟通。教学管理制度由教务部门制订,学生管理制度由学生处或团委制订,在 相对独立的管理制度下各自开展工作,各自为政,缺乏沟通。虽然在高等院校的 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中相关部门人员都现身其中,但其观摩性多过实际的参与性, 彼此实质意义上的合作与渗透缺乏。
1.3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活动脱节
高等院校存在着一些不可冋避的问题,一是许多专业教学老师对学生活 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的指导;二是学生活动过多,部分 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长此以往,这种过多的学生活动分散了学生 学习的经历和注意力,在工作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专业学习成绩却日渐下滑。
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说,90后学生个性需求较强,据调查,90后 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求主要集中在学习创新、创新创业、管理创新、个性素 质等方面。这些特殊需求的满足也需要多途径的培养。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来说, 他们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复合型人 才,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也需要通过专业讲授与学工 引导共同配合达到培养目的。
因此,在分析当前高等院校教学■学工现状、把握大学生普遍缺乏且必 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的基 础上,宁波大红鹰学院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行了将学生工作融入教学工 作的育人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2?“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机制的理论依据
根据发生学结构主义观点,组织的结构是一种转换体系,其本质是-?种 适应。当原有结构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吋,就要打破原有结构,通过要素及其关系 的重组形成新的结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通过有效组合、重组直至融合、 共生,使现存共有资源达到良性组合的最优化状态,从而使组织结构协调有序化,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整合”。
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都各有其具体化的工作目标和相对独立的工作内 容,各有自己的阵地和具体方法、手段和措施,各有一套制度和侧重点。“教学? 学工”融合式育人工作机制正是对传统的教学、学工平行式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 与创新,通过第二课堂这一平台,将教学系统与学工系统的各个要素通过相互渗 透、综合互补,整合成新的结构,从而实现整体优化,发挥出两者工作的最大功 能。
3?“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机制管理运行措施
3.1创新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
以系列“特色班”组建为平台,以学校优质教师资源为核心,以学生 参与式、实践式、合作式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主,凝聚 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新因材施教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在不影 响学生原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利用课外吋间,进行特色班课程学习,由教学线和 学工线教师组成课程组,制定特色班培养方案,进行特色班教学、管理等工作, 以模块化教学为主,以参与式、实践式、合作式学习为主要形式,强化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以某一兴趣点为核心的几个关键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 学校办学特色。
3.2创新大学生军训模式
以大学生军训教导队组建为平台,以学校保卫处和学生处教师资源为核 心,以学生参与式、实践式、合作式学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