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防治性研究证据循证评价.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要求 掌握防治性研究的概念; 熟悉防治性研究的三性评价(科学性、重要性和适用性); 熟悉循证防治的步骤; 了解防治性研究证据循证评价的意义。 防治性研究的定义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多组),实验组接受实验措施,对照组接受对照措施,随访观察一定时间,然后比较两组的某(些)结局或效应的差异,进而对干预措施的效果做出评价的一类方法 。 防治性研究证据评价的意义 由BMJ编辑的Clinical Evidence统计分析报导全球顶级临床医学研究文献中真正有肯定价值的不足15%。因此,在防治实践中, 如何对防治性研究证据进行严格和科学的评价,探索客观、真实、有效的防治效应,并用于临床实践,对于实践循证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防治性研究的评价 科学性评价 重要性评价 适用性评价 科学性评价 证据是否来源于RCT 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是否随访完整,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 对随机分组的所有研究对象是否进行了意向治疗分析 对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是否实施了盲法 除干预措施不同外,各组对象接受的其他处理措施是否相同 1、证据是否来源于RCT? 研究对象是由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产生? 研究对象采用什么方法随机分组的, 具体操作程序是什么? 研究对象是否采用分层后随机分组,分层因素是什么? 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是否采用了隐藏措施即随机方案隐藏(randomization concealment)? 研究对象的组间基线特征是否平衡? 随机方案隐藏 研究者事先不知道随机表的内容,不知道下一位入选的对象将接受何种干预 避免研究者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随机分配的方法 有研究表明:未隐藏分配方案或隐藏不完全的研究可高估治疗效果30-40% 组间基线特征平衡 随机分配后,理论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均衡一致,但实际不一定如此,特别是样本量较小时。 2、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是否随访完整,随访时间 是否足够长 理想:所有受试对象均应完成所有的治疗,并进行结果分析 每个对象的结果都将可能影响整个研究的最终结论 例如:病人接受某种试验治疗因为副作用而失访,不包括这部分病人的结果分析,导致过高的估计治疗效果 能接受的失访 · 通常失访率不能超过10% · 特殊情况下失访率不能超过20% 判断失访对结果的影响 · 失访原因 · 严格的处理 将实验组失访的对象当作无效,对照组失访的对象当作有效处理后,重新进行统计分析,如果结果仍和原来的结果一致则认为是真实的。 3.对随机分组的所有研究对象是否进行了意向治疗分析 随机分配后出现的任何情况都可能影响对象最终的结果 – 如:没有服药、偶尔服药或接受了错误治疗的病人 – 服用和没有服用研究药物的病人有不同的结果,甚至当研究药物是安慰剂时。 意向治疗分析(ITT) ITT: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对象,不管他是否最终接受分配给他的治疗,在最后资料分析中都应被包括进去。 即:(未完成A治疗或改为B治疗+完成A治疗)与(完成B治疗+未完成B治疗或改为A治疗) ·ITT的特点: – 按预先随机分配的分组进行分析,无论最终 是否接受了原有的防治措施 – 包括所有研究对象 ·ITT的缺点: – 如果未遵循给定的随机分组的对象较多,则两组之间的差异将缩小,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增加 – 采用此方法得出结果无显著差异,不能确定是治疗措施无效还是不依从者太多 为了维护随机化的效果,我们应该采用 “意向治疗分析”,即所有对象按最初分组的情况进行分析,无论他们是否接受了被分配的方案。 4.对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是否实施了盲法 实施盲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测量偏倚以确保观察结果的真实性。 5、除干预措施不同外,各组对象接受的其他处理措施是否相同 除了试验措施外,组间的基础治疗措施和其他治疗措施是否一致,是否避免了沾染和干扰 干扰(co-intervention) 实验组的对象接受了类似干预措施的其他处理,人为扩大了组间效应的真实差异 沾染(contamination) 对照组的对象接受了实验组的防治措施,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效应差异减小 重要性评价 防治性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如何? 防治效应的大小? 防治效应的精确度如何? 防治效应的大小(1) 有许多指标用于防治研究性效应的评价 治愈率、好转率、有效率、生存率和保护率等 新的评价防治研究的指标 – 相对危险度降低(relative risk reduction , RRR ) – 绝对危险度降低(absolute risk reduction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