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远端骨折-李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技术 切开皮肤、皮下和筋膜,形成全层厚度筋膜皮瓣 游离尺神经直至支配尺侧腕屈肌的第一个运动支 沿肱骨内侧缘,剥离肱三头肌,切开前臂筋膜 骨膜下游离肱三头肌在鹰嘴的附着 后侧入路—向外翻转肱三头肌入路(Bryan-Morrey ) 手术技术 切开皮肤、皮下和筋膜,形成全层厚度筋膜皮瓣 游离尺神经直至支配尺侧腕屈肌的第一个运动支 显露并切开肱尺关节后侧关节囊,“裸区” “V”形尺骨鹰嘴截骨,尖端朝上肢远端 术毕,克氏针张力带方式固定尺骨鹰嘴 后侧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手术技术 在尺骨的半月形切迹上,尺骨鹰嘴尖和冠状突尖的连线中点附近,有一个无关节软骨或很少关节软骨覆盖的区域,称为“裸区”,该处截骨,可减少对关节软骨的破坏。 尺骨鹰嘴的关节面“裸区” 手术技术 每一枚螺钉都应通过钢板置入 每一枚螺钉都需要固定到对侧骨折块 每一枚螺钉都应该足够长 每一枚螺钉应固定尽可能多的关节内骨折块 远端骨折块应尽量用多枚螺钉固定 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平行钢板原则 手术技术 固定远端骨折块的螺钉要实现相互交锁,从而实现内外侧柱的角度稳定,将两柱相连。 接骨板要加压固定肱骨髁上骨折 接骨板要在髁上骨折愈合前,提供足够强度和刚度,不发生断裂和折弯。 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平行钢板原则 手术技术 尺神经前移至皮下,或制备新的神经筋膜孔道 尤其是术前就有尺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 避免尺神经滑动至鹰嘴后方 否则肘部接触硬物无出险麻木不适 常规放置引流 闭合切口 手术技术 高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明显移位或严重碎粉,术后难以维持稳定性 一些C3型骨折的患者,无法重建关节面,或无法获得稳定的固定满足早起功能锻炼的需要时 肘关节置换术 手术技术 目录 基础理论与概念 1 2 手术治疗 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常见并发症:肘关节活动受限、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神经损伤及伸肘装置破坏 熟悉解剖、精细操作:注意辨认血管神经、尺神经前移 获得解剖复位: 关节面形态和正确的力线,恢复肘关节内在稳定性 关节面骨质丢失,不应水平方向使用加压螺钉 干骺端和骨干的固定:如骨质疏松或粉碎严重,可适当短缩,双钢板固定 内置物的选择:应有足够强度,加压、重建、锁定钢板联合应用,1/3管型板强度不足易失败 谢谢观看 2016/12/13 * 肱骨远端骨折的诊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李 虎 M.D 目录 基础理论与概念 1 2 手术治疗 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录 基础理论与概念 1 2 手术治疗 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概述 占全身骨折的2%,肱骨骨折的33% 男性12-19岁,女性大于80岁 肘关节活动度减少50%,上肢功能减少80% 最复杂的关节之一,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上尺桡关节 治疗目标:稳定、有力、无痛、活动范围良好的肘关节。 应用解剖 肱骨内上髁、尺骨鹰嘴、肱骨外上髁呈一定的对位关系 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对位关系发生改变 屈伸0°-150°,旋前旋后80°/85° 骨折治疗后,最低限度屈伸30°-130°,旋前旋后50°/50° 体表测量和活动度 应用解剖 内侧柱:同肱骨干大约有45°的成角,远端形成内上髁 外侧柱:同肱骨干成20角,远端包含肱骨小头 滑车:连接拱的部分,4°-6°外翻 注意恢复滑车的宽度 “三柱”理论 应用解剖 以“三柱”理论为基础 垂直安放:考虑到肱骨远端形态 平行安放:考虑“拱门”生物力学 “垂直”、“平行”之争 内固定物安放位置的考量 应用解剖 鹰嘴窝:保证肘关节伸直活动范围 冠突窝、桡骨窝:保证肘关节屈曲活动范围 内固定物避免进入“三窝” 前后“三窝” 应用解剖 铰链式关节:手可放置在空间任何位置 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前倾:保证屈伸范围 提携角:10°-15° 肘关节的运动 应用解剖 铰链式关节:手可放置在空间任何位置 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前倾:保证屈伸范围 提携角:10°-15° 肘关节的运动 应用解剖 伸直:鹰嘴与鹰嘴窝、前方关节囊及韧带、屈肌的张力 屈曲:屈肌的挤压、冠突与冠突窝、后方关节囊、伸肌的张力 内外翻:滑车与尺骨半月形切迹、内侧副韧带、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外侧副韧带 肘关节的稳定结构 损伤机制 直接暴力: 年轻人高能量损伤 中老年人肘关节直接撞击 间接暴力: 年轻人的运动损伤 中老年人上肢伸直手部着地 骨折线方向与受理因素分析: 屈曲小于90°:前臂接受负荷,单柱或单髁骨折 屈曲超过90°:鹰嘴接受负荷,髁上或双柱粉碎骨折 骨折分型 尽量还原骨折的受伤机制 评估骨折的稳定性 指导骨折的治疗 判断骨折的预后 为什们要对骨折进行分型? 骨折分型 A型:关节外骨折 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 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 27个亚类,61小类 AO分型—广泛采用,1978年由Muller等人提出长管状骨骨折的综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