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论坛开幕致辞.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学论坛开幕致辞

中国学论坛开幕式致辞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世界中国学论坛,如此之多的国际学术界知名学者聚会一堂,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学术盛举。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各国朋友在一起切磋学问,更是令人感到双重喜悦。借此机会,我想就中国学研究与中国的科学发展观谈三点思考。   思考之一:中国学研究源远流长,它与中国的曲折历史同盛衰、共命运。今天的海外“汉学”、“中国学”与本土“国学”,相互融合、同时兴旺,推动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的进程。   海外汉学研究大概可以追溯到八百年前的马可·波罗,甚至更久以前。当中国人对西方欧洲还不甚了了的18、19世纪,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就已经对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先哲引经据典、津津乐道了。19世纪末中国积弱积贫,西方的汉学也受到冷落。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战争以及后来的冷战时期造成意识形态对峙和往来隔绝,使海外汉学乃至中国学边缘化,而中国国内关于国学的“论争”也一度使这个重要的学术陷入沉寂,更不用说向海外传播了。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下,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断加深,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正在许多国家成为热潮。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学摆脱种种羁绊,走出传统书斋,成为世界范围的“显学”;具有悠久传承的“汉学”与基于现实关系的“中国学”正在出现交叉和融合的趋势。中国人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需要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我们的昨天和前天,才能把握今天,走向明天以至后天。“国学”与“中国学”在海内外同时兴起,并非偶然。实际上,它又一次深刻地昭示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这样不可分割。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国的中国学研究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有些国家与中国拥有比较悠久的文化联系,现实的相互依存更使中国学在这些国家久盛不衰。那里的传统汉学治学方法的严格训练,与现代科学手段结合,使其研究成果更加厚重,更具有学术气质。有些国家的中国研究虽然后起,但在近一、二十年间发展迅速,研究层面和领域获得开掘,呈现跨学科的趋势,更具有现实性和战略性的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中国研究的涉猎范围之广,覆盖学科之多,成果价值之高,为历史各时期所罕见;中国学学者参与各国对华政策之深,功用性之强,也是历史上所无。这表明世界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是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倡导、推介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加速了。   思考之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外中国学研究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通道,是中国了解世界如何观察中国的窗口之一,也是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深层次文化基础。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经说过:“为了中国,了解世界”,今天的中国学研究可以说是“为了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学研究追踪并反映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迅速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而且为世界经济提供着新的增长动力和市场空间。把握中国发展变化的趋势,就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世界中国学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加大研究中国的力度,是为了更快、更深地了解这个和平发展的东方大国。   中国学研究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使其文化魅力得以保持五千年以上。各国的中国研究学者辛勤耕耘,使各国人民得以走进这座文化宝库,享受其中精神财富的价值。同时,中国人也借助于海外中国学的通道走近各国文明的彼岸。这就是“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相得益彰。在这样一个交相辉映的过程中,许多专家乃至于各国的人民都会日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过去我们可能更加关注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我们越深入接触,就会发现其实世界各种文明的多样性、独特性之中无不包容着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例如,科学、自由、民主、人权等。只是这些共同的价值观的实现形式又是独特的,与各类文化、文明自身成长的主客观环境密切联系。   中国学研究保存和发掘了大量在中国本土所缺失的历史文献和信息,开创着研究中华文明的新路径新方法。研究中华文明,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搜索最为广泛的文献、文物和各种历史痕迹,例如,“敦煌学”、“西夏学”都是非常国际化的中国学的分支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开发利用,迅速推进各国的中国研究资料的数字化发展,中国学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空前机遇。   中国学研究不断更新着中国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际形象可以在大众媒体上传播,也可以借助于中国制造的商品扩散,还可以通过旅游和求学直接感受,更可以从体育竞赛和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