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内外失指标体系测度 .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内外失指标体系测度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指标体系测度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失衡问题,这使中国乃至世界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经济失衡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领域、各环节及国内外市场有机联系被割裂,引起资源配置失当、产业结构扭曲、经济运行效率下降、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不可持续的现象。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失衡除了其一般性表现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呈现出内外失衡并存、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兼备的特征,且失衡程度更深,失衡持续时间更长,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对此,必须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措施着力加以解决。治理经济内外失衡问题,首先要对失衡程度进行科学的测度,以期对经济失衡的状况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因而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活动非常复杂,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波动性,在时空上涉及到各产业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间以及国内与国外市场间等诸多领域。要对经济失衡程度进行精确的测度是非常困难的,使得相对于经济失衡其他方面的研究,国内外理论界对经济失衡测度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尚未形成统一的思路和方法,远不能满足宏观经济分析、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本文立足于基本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构建一套经济失衡度衡量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内外失衡程度进行测度,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经济状况,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依据。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经济内外失衡测度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从中汲取构建经济失衡度衡量指标体系的思路与方法;第三部分讨论经济内外失衡测度指标选择的依据及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第四部分运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状况进行测度;第五部分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述评   经济内外失衡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难题。现有的文献中,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内外失衡的形成原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内外失衡的可持续性等角度进行的,如Greenspan和Kennedy、BenBernanke(2005)、吴宏和刘威等对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的分析,以及姚枝仲和DavidDodge等对内外失衡可持续性的分析。[1-5]相对而言,基于定量方法研究内外失衡严重程度的文献较少。其中,Zarnowitz和Moore对经济失衡指标体系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包括描述功能、评价功能和预警功能等。[6-7]在经济结构失衡领域,RichardClarida等从产业变化角度,利用显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评价产业结构。[8]从国内的研究来看,项俊波对中国1992-2007年的经济结构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他将经济结构区分为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国际收支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五大方面,并对每种类型的结构失衡都通过构建指标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结构总体上由中度失衡转向重度失衡,表明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9]程实也对衡量经济内外均衡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将内部均衡分为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内部和谐四个方面,将外部均衡分为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与外部和谐三个方面,并由此构建了一个包含25个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将该指标体系运用于中国经济的测度发现,中国经济整体上看长期处于次级不均衡区间。在经历了前20多年“均衡改善—均衡恶化—均衡改善”的几次起伏之后,自2000年起,内外均衡整体呈现出缓慢恶化的新趋势,这主要是由外部失衡因素引起的,而内部均衡从整体上看表现出一种渐进改善的态势。[10]55-56余霞、余玲研究了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的贸易失衡在2004-2007年逐步加剧,从2008年起开始呈现下降趋势。[11]李石凯运用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比例以及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两个指标对1994-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相对规模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相对贸易顺差指标在较低水平运行并且呈显著下降趋势,从而对国外关于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指责进行了驳斥,他认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只会加大对中国的贸易逆差。[12]李宝瑜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指数,他将中国宏观经济划分为5大领域、13个类别、32个组和93个指标,提出了确定均衡值的9种方法,基于这些方法测算了每个指标的失衡度,并用组合权重和层次分析方法逐层综合,构建了一个宏观经济失衡指数。运用该指数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的5大领域中,实体经济、资源环境失衡程度有所下降,而货币金融、收入与价格、国际收支失衡程度均有上升,宏观经济总体失衡状态亦呈逐渐加剧的趋势,从而认为现阶段应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