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经济利演变分析 .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国家经济利演变分析

中国国家经济利益演变分析   国家利益[1]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总体利益,包括一切能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2]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是国家的基本对外职能。国家利益的内容及形式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深受国内国外因素的制约。如何认识国家利益和判断国家利益,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和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国民经济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国家建设任务的重点,经济利益始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经济利益的地位和重要性尤为凸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一成绩离不开中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利益重要性的战略判断,本文从客观环境与主观认识的角度分析了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利益的演变。   一、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国家经济利益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百年来的积贫积弱,使得中国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是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新中国的领导层深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无法振兴民族,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国家利益。建国伊始,中国就把经济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利益,将经济利益摆在了突出地位。中国政府深知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因此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非常重视与外部的经济交流。   1、对外贸易是新中国主要的国际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利益,新中国要发展经济,离不开与外界发生经济贸易联系。周恩来总理积极主张发展与一切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市场扩大了,就更需要同外界互通有无,开展贸易,……只要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大了,他们就不能只在国内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输入,也需要向国外输出。”[3]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国际贸易几经波折。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际市场是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其比重在70%以上。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中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急剧下降。对外贸易遇到了第一股较强的寒流。中国积极拓宽外贸渠道,将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开始转向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积极开展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合作。1957年,中国已同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荷兰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8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并同其中24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963年,中国同日本签订了采用延期付款方式进口维尼纶成套设备的合同,打开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的建交不仅促进了中法两国政府间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而且在西欧掀起了开展对华贸易的热潮。1965年,对西方国家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57年的%上升到%。回顾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历史进程,尽管中国对外贸易几经曲折,但仍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5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到1978年,对外贸易总额已发展到亿美元。[4]建国前,中国出口商品的80%以上是初级产品。“一五”计划后,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70年代的初级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这样的成绩在面临西方国家封锁和中苏关系恶化的不利贸易环境下确实来之不易。   2、引进技术和智力支援是重要的国际经济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新政权。发展经济遇到的普遍问题,是资金不足。为了争取时间,有必要借助于国外的资金。建国初期,在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的条件下,中国同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一些合资经营公司。60年代又同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建立轮船海运合资经营公司。这对中国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人才以至打破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都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苏联方面的原因,除中波、中坦合资经营的两个轮船海运公司保留下来并得到发展外其他都中止。显然,在那个时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不会来中国投资办企业的。同时,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中国也不鼓励外国来华投资。应该说,这种思想影响在中苏关系破裂后更加深了。文革期间,允许外商来中国直接投资办企业被视为禁区。总体来说,对于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利用外资发展自己,中国的领导层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未能给予充分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新中国前三十年,国家经济利益中的引进外资部分未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发展。中国的经济长期落后,工业技术能力处于极低的水平,新中国将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作为战略部署。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经济形态,技术水平的落后成为工业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中国格外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支援。早在50年代,周恩来就曾指出,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关起门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不行的。必须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向一切国家的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