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6.4项脊轩志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52张.pptVIP

语文:6.4项脊轩志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52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隆教育 孔隆教育 项脊轩志 ———————————————————— □ 归有光 鹧鸪天 □ 贺 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 词意:重新走过苏州城的西门已经是处处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能和你同来为什么不能和你同归呢?失去你后,我就像那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失去了以往的活力。 失去你后,我就像那失去伴侣的老鸳鸯,只有自己孤单悲伤地飞行,不知所归了。人就像那在草原上挂在草叶上的露珠,须臾之间就干掉,消失不见了。我的思念在你的旧居新坟两处不断地徘徊。自己的心空空的,只有孤单无助地坐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给我缝补衣裳呢? 贺铸晚年退居苏州,本来就心情抑郁,又加上不幸失去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写的这首词就难免显得悲观沉重。 三、一词多义 五、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以上句子是________句。 (2)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语未毕,余泣 以上句子是________句。 (3)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③鸡栖于厅 ④其制稍异于前 以上句子是________类倒装句。 【自我校对】 一、而 尔 你 二、(1)一丈见方 (2)到处 三、(1)环顾/看/拜访/反而、难道/顾惜、顾念/只、不过 (2)稍微、略微/逐渐,渐渐/公家供给的粮食 (3)安放/设置/放弃,丢下/购买,添置 (4)离开/距离/除掉,去掉 (5)女子出嫁/回来/返回/归顺/归到一处/归还 四、(1)名词作状语,向下 (2)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3)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4)名词作状语,向西 (5)名词作状语,亲手 (6)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7)名词作动词,上朝 (8)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五、(1)判断 (2)省略 (3)状语后置 一、作家档案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他六十岁才中进士,授长兴知县。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三十多人获释。后来又任顺德府通判。隆庆四年(1570)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二、背景回放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他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志,名词,就是“记”的意思。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一、重点突破 1.课文第一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参考思路】 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课文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