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虫媒毒和出血热病毒.pptVIP

张玉梅《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虫媒毒和出血热病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介:节肢动物 第32章 虫媒病毒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毒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 1、病毒呈球形,核心为(+)ssRNA。 2、有包膜,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衣壳为20面体对称。 4、节肢动物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5、主要引起发热、脑炎、脑脊髓炎、出血热、全身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单正链RNA 衣壳二十面立体对称 包膜上有二种结构蛋白: E 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含中和抗原表位,有血凝性 M 位于包膜的内面 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致病机制 临床特点 轻型 体温通常在38~39℃, 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 中型 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 重型 体温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 暴发型 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的后遗症 ???? 约5%~20%的重症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及痴呆等,经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恢复,昏迷后遗症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生。 免疫性 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 感染后5~7天出现IgM,为中和抗体,其次是IgG型中和抗体 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尸检或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或做细胞培养,可作回顾性诊断 血清学检查 可用HI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实验等方法 乙脑的防治 灭蚊防蚊和动物接种 预防接种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对象主要为流行区9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感染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 1、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类似乙脑病毒 呈球形 核心 +ssRNA, 有包膜 4个血清型,有交叉反应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储存宿主:人和猴 当人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时,病毒在 猴 蚊 人间循环传播。 常因RNA突变或外来毒株的侵入而形成新的毒株,从而引起登革热的爆发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收到大约500 000份登革热病例的报告,但是,据估计每年有5千万人感染登革热。 “你没有因为它而死掉,但是还不如死掉,”Duane Gubler说。他应该明白——因为他曾经3次染上登革热。Gubler第一次染上登革热的时候,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星期,高烧,四肢疼痛难忍——这种病因此而得到了“断骨热”的绰号。 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是防蚊和灭蚊。 第33章 出血热病毒 汉坦病毒(hantavirus) 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1982年WHO会议将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伤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统称为HFRS(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生物学性状 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 (-)ssRNA,分为L、M、S三节段 四种病毒蛋白 RNA多聚酶 糖蛋白G1、G2 核衣壳蛋白(N) 糖蛋白具有血凝性:凝集禽类红细胞;中和抗原 其它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可在Vero-E6等中增殖,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抗原性 据基因序列和抗原性可分为10多个型别 我国流行的是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 抵抗力 对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60℃ 1小时可灭活病毒 传播途径 黑线姬鼠、褐家鼠是我国各疫区HFRS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可能的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 (呼吸道、消化道 、伤口、直接接触) 流行特点 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 我国是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本世纪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 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为3~5%,有的地区高达10% 分地区性和季节性 典型症状 HFRS: 三大主症,即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