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道德.责任.ppt

中学生网络.道德.责任.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拟世界 不虚拟责任 网络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据2009年CNNIC第24次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6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 一、网络负面影响 中学生网络道德模糊,不良现象较多 (1)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调查发现: 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 有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 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2)网络的隐匿性与道德责任感的弱化 互联网的这种隐蔽性,使得在网络这个电子真空中存在着道德和法律的真空。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1.5%的人曾经获取他人的邮件,6.4%的人曾经发布不健康的信息,8.4%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和文字,28.6%的人曾经获取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 (3)心理病变——孤独症 有些学生迷上网络后,不仅成绩下降,而且变得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孤僻怪异,易爆易燥,不再和同学说笑玩耍,一个人呆呆发愣。 网游上瘾难自控 少年竟然24楼跳向虚拟世界 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 案例: (4)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失落 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世界所营造的虚拟空间里,可找到现实中无法找到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在网络上却可以得到虚拟的满足,于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 情绪怠倦,网瘾成性,性格扭曲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不良信息如网络色情、暴力等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5)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吸取糟粕,走向堕落 贵州省榕江县初中一年级学生张某某迷上网后,经常逃出校园上网浏览黄色网站。因按捺不住冲动,14岁的张某某将村里20岁的少妇张某打昏后强奸,并继而将其杀害。日前,张某某因犯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被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9年,决定执行18年。同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某等人民币55000多元。 二、中学生网络犯罪类型 由网络诱发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3类: 过度沉迷型 一些痴迷网络的未成年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支付上网费,容易走上抢劫等犯罪道路; 案例1: ?17岁的少年吴治(化名)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为了偷钱上网吧,他在通州奶奶家,趁爷爷奶奶熟睡之际,亲手将奶奶砍死,爷爷被砍成重伤。 盲目模仿型 痴迷于网络游戏中的未成年人效仿其中的色情、博杀等情节; 16岁的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受到另一人的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 2007年11月,广东韶关一24岁男子长期沉迷网上暴力游戏和色情网页,不能自拔,看见13岁的堂妹起淫意,奸杀堂妹后抛尸。 利用虚拟型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喜欢上网聊天,有的人利用未成年人容易轻信他人的弱点构筑陷阱,让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广州市的吴某、刘某、陈某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通过网络认识后,从2004年10月起合伙多次持械抢劫。他们结伙手持仿真手枪、匕首抢劫价值百万元的宝马车,并将事主劫持到汕头后暴打、抢劫。去年9月,白云区法院以抢劫罪做出判决,吴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刘某和陈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和1年6个月有期徒刑。 案例1: 三、青少年利用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1)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络违法信息 青少年的三观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低,部分青少年对网络的不良或违法信息持认可态度。同时,他们建立网络或通过网络的其它途径对网络的违法信息再加以传播,成为网络违法信息的接受者和再传播者。 (2)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 人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在互联网中自由地进行交流,发布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因此,在网上可以通过搜索探知他人的隐私信息,如果不适当地泄露就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在网络上可以发表不实的言论,辱骂他人,进行网络漫骂,从而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3)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和强奸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秩序。 (4)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